本报讯 (吴超) 近年来,天场镇不断探索丰富文化供给方式和路径,致力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集民智、聚民心,让群众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建强文化阵地,激发思想动力。持续发挥“文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模式作用,高标准建设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打造孝老爱亲文化长廊、红色文化纪念馆等一批基础性文化设施,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拓展服务覆盖面。成立镇村干部组成的理论志愿宣讲队伍,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大道理”变为“小故事”,“普通话”变成“地方话”,重点向广大群众讲解党的方针政策、科学理论、法律法规和农村实用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文化素质。同时,以农家书屋为载体,不断优化图书配置,规范书屋管理,结合“主题党日”举办读书分享会、“红色讲谈”等活动,通过分享心得体会,进一步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加强文化活动,丰富精神生活。针对群众个性化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促进作用,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基层,组织开展广场舞表演和其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以文化能人带动乡土文化人才成长,提高基层文艺宣传队伍建设的丰富性和专业度,精准化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提升群众的文艺素养。
做强红色文化,托举精神力量。充分利用“清明”“七一”等节日,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在红色文化纪念馆开展“峥嵘岁月·红色印记”“缅怀先烈·砥砺初心”“初心永续·感恩奋进”等红色系列活动,通过瞻仰红色遗迹、聆听红色故事、重温入党誓词、祭奠先烈等形式接受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在追忆那段激荡人心的红色历史中,感受先辈们满腔热血、不畏牺牲的英雄壮志,汲取前仆后继、艰苦奋进的精神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