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李玉珊 梁建山) 为破解乡村治理难题,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县农业园区立足自身实际,统筹谋划、多点发力,打出一套涵盖党建引领、产业升级、生态治理、乡风建设的乡村治理“组合拳”,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徐徐铺展。
党建引领强根基,树牢乡村治理“主心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深化“党建+网格”治理模式,将园区划分为26个微网格,选派党员骨干担任网格长,推动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建立“党员联户”机制,每名党员联系10~15户群众,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矛盾调解、民意收集等工作。今年以来,累计化解邻里纠纷、土地流转等矛盾问题20余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项10余件。同时,创新开展“星级党支部”创建活动,通过积分评比、示范带动,推动各党支部在乡村治理中比学赶超,切实将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产业升级促发展,打造富民增收“新引擎”。围绕特色农业做文章,园区大力培育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绿色果蔬、生态养殖、特色粮油等主导产业,建成高标准农田1万亩、智慧农业大棚3家,引进农业龙头企业4家,带动农户100余户。推动“农业+”融合发展,打造集观光采摘、农事体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3个,开发特色农产品电商品牌6个,2024年园区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引导农民以土地、资金等形式入股,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生态治理优环境,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园区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行动。累计完成户厕改造1000余户,建成污水处理站3座,实现生活污水管网全覆盖;配置垃圾桶1000余个,组建专业保洁队伍20支,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体系,村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开展“绿美乡村”建设,在道路两旁、房前屋后栽植绿化苗木5万余株,打造美丽庭院示范户300户。同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乡风建设树新风,凝聚文明和谐“正能量”。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园区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13支,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惠民、关爱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红黑榜”制度,对孝老爱亲、诚实守信等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建设村级文化礼堂、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13处,举办农民丰收节、民俗文化展演等活动10余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成立红白理事会,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破除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文明新风尚在全区已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