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吴超) 近年来,天场镇以“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为抓手,发掘和培育乡村文化人才,走出以文化人才引领公共文化服务与乡村文化振兴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完善机制激活力。结合镇情,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文件。通过对基层非遗技艺、民间舞蹈、戏曲等文艺对象进行摸底、登记、建档、培养,整合镇内优秀文艺人才资源,建立一支热爱文化、勇于创新、甘于奉献,能够服务于当地的文艺人才队伍,形成镇、村两级文化服务网络。同时制定文艺人才队伍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采取奖补、评优、培训等举措,激发基层文艺人才活力,吸引更多文艺人才留在家乡,服务当地群众。
打造阵地拓服务。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全覆盖,已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主阵地。建成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4个、农家书屋14个,都配备了各类书籍和功能设备;通过举办乡村文艺表演、广场舞、趣味运动会等活动,让乡村人才在农村舞台绽放光彩。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组成唢呐、民歌、广场舞等表演队伍,让其活跃在各村乡村大舞台上。每到农闲时节,这些表演队伍就自发为群众表演节目,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惠及村民,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创新模式强服务。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将乡村文艺人才作为志愿者,深入村免费指导有兴趣爱好的年轻人学习技能。针对老年群体,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活动;针对乡村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开展专技培训。同时根据社会各界不同需求,组织志愿者开展文化进村、进校园、进企业等活动,以最接地气的形式把民歌、舞蹈、器乐演奏等文化产品送给群众,为乡村文化添上一笔浓墨重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