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在绿色低碳道路上阔步前行
2025-05-14 07:11   浏览人次:

逐绿向新,“碳”索未来 ——


我县在绿色低碳道路上阔步前行
  

  姜振军  顾潇
  逐绿向新,“碳”索未来。近年来,我县坚定不移经略海洋、向海图强,因地制宜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积极汇聚新动能,充分释放新活力,坚决当好绿色低碳的参与者、推动者、示范者,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10个“气墩墩”创下多个世界之最
  在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两排白色巨型储罐高耸挺立,在碧海蓝天的映衬下蔚为壮观,因其造型涂装被网友戏称为“气墩墩”。816米长的栈道码头,一端连着波澜壮阔的黄海,一端连着巨大的储罐。漂洋过海而来的液化天然气在这里储存,再通过天然气管网和往来穿梭的槽车输送至华东地区。
  “这个储备基地年处理能力达600万吨,可供江苏省民生用气约28个月。”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里是中国海油在国内建设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拥有4座22万立方米LNG储罐和6座27万立方米LNG储罐及配套设施。
  “作为中国海油布局在江苏唯一的LNG储备基地,项目创造了全球最大27万立方米LNG储罐建造完工和全球最大27万立方米储罐群等世界纪录,为我国端牢能源饭碗,大力推进增储上产目标实施作出海油贡献。”该负责人表示,项目可为长三角地区乃至整个华东地区持续提供稳定清洁可靠的天然气,对加快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绿能港”的10座液化天然气储罐全部采用中国海油自主技术设计建造,项目国产化率达98.3%,其中12项技术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6座27万方储罐为全球首次建设,储罐高约65米,直径100.6米,可同时叠放3架C919客机,罐容相当于614个标准游泳池大小,可存储1.69亿立方米天然气。
  据统计,从2022年9月26日到2025年3月20日,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已成功接卸百船,打通黄海之滨清洁能源动脉。截至目前接卸总量突破近670万吨,相当于气态天然气97亿立方米,可供江苏省全省民生用气约31个月,相当于植树造林9000万棵树木,将大力助推区域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发展。
  “绿能港”旁建成全国首家冷能“绿色牧场”
  与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一路之隔的,是滨海港冷水鱼智能化养殖试验与示范基地,一条条大西洋鲑鱼正在10多个巨大的圆形鱼养殖池里怡然畅游。基地里随处可见各式监测设备,养殖池内水位、溶氧、温度和水体交换量等均由物联网平台实时监控。
  “我们养的都是冷水鱼,养殖池里的水,都是来自‘绿能港’LNG接收站生产中产生的冷水,通过一条直径16厘米、长2000米的管道,每天3次定时输送,靠得近更便于传输。”该基地负责人李益说。
  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和养鱼本是毫不相干的两件事,又是如何奇妙嫁接在一起的呢?原来,零下162℃的液化天然气,需要与海水换热、升温,才能以气体形式向外输送。这个过程中释放的冷能,能让海水温度降低5℃。“如果冷能排入大海,导致海水温度降低,就会破坏海洋生态。”据滨海港经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果把换热过的海水放进池子做成“鱼塘”,就实现了资源化利用。
  “养殖三文鱼、硬头鳟、鲟鱼这些高经济价值的冷水鱼,水温要保持在16至18摄氏度。”基地技术员王晨浩说,2024年7月,县农旅集团联合中国海油,依托黄海水产研究所的技术支持,建成了国内首家利用冷能养殖冷水鱼的试验基地。技术团队搭建了海水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针对滨海近海泥沙量大、水质不稳定等特点,提升原水处理工艺,同时减少换水率,让水质更稳定。“现在基地每天利用冷能6吉焦,相当于节约用电1680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935公斤。”
  10座“气墩墩”一年可以释放出348万吉焦的冷能,冷水鱼智能化养殖试验与示范基地只是冷能多元化利用的场景之一。我县建设了全国首家LNG冷能交换中心,深度挖掘LNG深冷、中冷、浅冷资源。冷能交换中心可将转换出来的冷能供冻干食品工厂、速冻冷库、冷链物流等使用,还能为冰雪世界、数据中心、冷水养殖等需要低温环境的场所提供服务,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目前,冻干食品、冷库、干冰制造等项目正在实施,算力中心、冷链物流、冰雪大世界等项目正在洽谈,LNG冷能下游产业正加速布局。  
  逐“绿”而进打造绿色发展“滨海范例”
  驱车行驶在滨海港,与“气墩墩”相辉映的是一座座随风转动的风机和一排排列阵“捕光”的光伏板。目前,滨海港零碳产业园内已规划了丰富的海上风电和光伏资源,现有新能源装机容量213.5万千瓦,年上网电量46.4亿千瓦时,其中,风电44.6亿千瓦时、光伏1.8亿千瓦时,区域内输入电量绿电比例达95%以上,全年绿电全时段覆盖率79.8%。
  抢占绿色能源新风口,必须拥抱“双碳”、不负“风光”。
  “滨海港零碳产业园区核心区已建有标准厂房19栋,总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能碳智慧管理平台一期已建设完成;试验型风机、用户侧储能、数智化微电网配电、发电步道、智慧路灯、充电桩等项目正在加快实施。”滨海港零碳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说,产业园核心区重点招引有绿电需求、产品出口到欧美的先进制造业企业;“绿电+冷能”利用示范区依托国内规模最大的LNG储备基地,打造一流LNG冷能零碳利用创新研发基地和国家级LNG冷能应用示范园区;零碳工厂,在供给端配套新型电力系统,在生产端强化能源综合管控,将零碳理念、零碳方式和零碳标准贯穿全过程。
  滨海港零碳产业园不仅在产业链上“增”量延伸,也在“存”量中要动能。为进一步推动企业智慧化管理,滨海港零碳产业园拓展39家企业正在全面推进节能改造,为入园企业的生产设备加装物联装置,数据积累沉淀形成报告,为企业及政府提供能耗指标及生产工艺的节能优化决策依据。

扫一扫,手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