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垦二代”展风采
2015-08-07 10:39 浏览人次:
1.8米的个头,身材魁梧,说话声音洪亮,这是县优秀党务工作者、滨淮农场第五生产区党支部书记刘增强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刘增强老家在八巨镇,父亲是一名军人,后来转业到滨淮农场工作。作为在农场出生的“农垦二代”,刘增强对这里始终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2012年2月,根据组织安排,时任滨淮农场第二生产区副主任的刘增强,调任第五生产区担任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工会主席,正碰上临海高等级公路征地拆迁。当时,涉及第五生产区住户共有76户,拆迁难度较大。他和生产区其他领导一起,深入拆迁户家中,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工作,做到矛盾不上交、消化在场区。经过100多天耐心细致的工作,圆满完成拆迁任务,公路建设如期进行。
职工沈贺军在几年前的生产区管理人员竞聘考试中落聘,心理有点失衡。了解情况后,刘增强经常找他谈心,帮他解开心里的疙瘩,为他创业出点子、谋思路。“考虑到他以前在部队有养殖经验,我就建议他养猪,并积极帮助协调场地。现在,他一心一意搞生猪养殖,效益很好。”刘增强说。
孟宪中是第五生产区困难职工,身患重病多年,家庭一贫如洗。刘增强主动与他结对帮扶。有一次,他看病治疗费不足,刘增强自掏腰包2000元,力所能及地帮助他。孟宪中逢人就说:“刘增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居住在五生产区21大队的武永明,身体残疾,没有劳动能力,目前独自一人生活。虽然他不属于农场职工,但刘增强一直关心他的生活,多次上门看望慰问,帮他解决吃住问题,还帮他协调办理低保。武永明感受到生产区大家庭的温暖。
在第五生产区,刘增强学习借鉴外地党建工作的好做法,找准开展活动和发挥作用的着力点,适时运用在日常工作中,使党建工作有新起色,更促进了经济发展。该区生产效益2014年在滨淮农场8个生产区中位居第三,今年夏粮单产量位居全农场第二。
近3年来,第五生产区连年被滨淮农场评为先进集体。因工作成绩突出,2014年刘增强被滨淮农场表彰为“三强”党支部书记。今年“七一”前夕,刘增强被县委表彰为优秀党务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