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滨海入梦来
2019-06-26 21:37   浏览人次:

  人间哪最美,滨海入梦来。转眼间,我已在生我养我的滨海大地上度过了60多个春秋,见证了家乡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滨海县城面貌在悄然无声中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变得今非昔比,变得如诗如画,变得不是天堂胜似天堂。

  城,越建越美
  记忆中的滨海县城模样,与眼前相差太大。“小小鱼市口,一家铁匠铺,三家豆腐店。”这句广为流传的市井俗语,形象折射当年县城的概貌。新中国成立后,滨海经济社会发展不快,一个重要原因是县城规模小、辐射能力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本世纪初,县委提出“五年再建一个新城区”的重大决策,力争到“十五”期末,使县城吸纳30万人口、面积达30平方公里的中等城市规模。由此,“五年再建一个新城区”,揭开我县城建史上新的一页。同时,全县上下以争创省文明城市、省卫生县城为目标。经过集中整治,市容市貌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难忘1958年秋,县城第一条水泥路阜东路初铺成的情景,整个县城沸腾了!人们站在新修的宽阔水泥街道旁,笑容满面看着孩童们在稻草保湿的水泥大道上嬉戏;前来围观的人们可谓络绎不绝,持续数天。上世纪九十年代,坐落在县城中心的全县第一座带电梯的10层高楼农行营业大楼开业,吸引无数市民前来参观。由此开始,县城建设年年扩大,新时代乐园、县行政中心、滨海公园……相继建成。
  2006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对县城规划重新修编。县城建设进入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阶段,城市品位日益提升、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影响力不断扩大。逐步建成南湖风光带、西湖公园、清水湖公园、体育中心、新滨中、滨海港站等重点工程。实施旧城老街拆迁改造工程,一批新型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新城框架拉大了,大街小巷拓宽了,臭水渠被畅通的下水道替代了,下雨天没有泥泞路了,“野广告”不乱贴了,农产品交易有市场了,沿河的水变清了,城市管理有秩序了,市容市貌形象提升了,市民生活环境改变了,县城变得更美了。由“脏乱差”变为“洁绿美”,好似“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先后获得省文明城市、省卫生县城的殊荣,如今将通过“三城同创”,向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迈进。

  房,越住越大
  只有安居才能安业。改革开放前,县城三层以上的楼房很少,人们居住的多数是又矮又旧、光线灰暗的平房或大杂院。我出生在农村,兄弟姐妹6人,住的是三间土坯房。18岁应征入伍,后来提干。爱人是县城的,在县城有了一个“家”,别提多高兴了!爱人兄妹5人,虽然两个姐姐出嫁了,全家5口人住三间小平房也够挤的了。结婚后,我回来休假,到了晚上,只好把房门取下来,在堂屋搁成床休息。后来,我爱人的单位分给她一间平房,有了自己的“窝”十分欣喜。可是房屋破旧,放在桌子上的剩菜剩饭,一夜间被老鼠吃个精光。夏季夜里下大雨,屋里进水。一觉醒来,拖鞋、塑料凳子浮在水面上。直到2009年,县政府建了几幢解困楼,我们才入住新居,全家人甭提多高兴了!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县城规划和住房建设同步提升。虽然在1984年我县就编制了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原定的人口20万、用地18.6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要求。为此,县里邀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省规划设计研究院、南京大学等高校院所专家对县城进行总体规划。围绕“五年再建一个新城区”的宏伟目标,加快建设新城区、美化亮化建成区、拆迁改造老城区。原县政府大院地处县城黄金地段,土地升值空间大,相当一部分房屋破旧,设施简陋,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办公需求。为凸现土地级差效应,以6600万元的价格整体出让给张家港金厦房地产开发公司,该公司又投入1.6亿元,在该地段开发建设12万平方米、建成拥有一千多个商铺和两千多套住房的银厦广场,市民首次住上又大又亮的新房子。
  我县还利用置换资本,在县城西南新区新建高12层、2.7万平方米的新行政中心、占地120亩的市民广场、300亩的南湖景观带,提升了城市形象,推动了新城区经济发展。2006年开始,一个个小区拔地而起。目前已建成小区90多个,高档住宅区、复式楼、别墅、公寓、廉租房等多种房型供人们选择,老百姓的居住环境发生了质的飞跃。

  行,越跑越快
  改革开放前,交通资源有限,县城没有公交车、出租车,人们出行除用双脚之外,自行车就是主要代步工具。每逢节假日,我想去乡下看望父母,没有交通工具,就跟朋友借自行车去。用后将车子擦得干干净净再还给朋友,这样做是为了“再借不难”。1985年,我费尽心思,托人从上海买了一辆“凤凰”牌自行车,令单位同事羡慕不已,下乡采访、回老家看望父母方便多了。后来有了孩子,请人编了一个小座椅,加固在自行车大杠上。回老家时,把孩子抱坐在小座椅上,爱人坐在车后坐。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各种名牌自行车才满足市场供应,基本上家家有自行车。
  1995年8月23日是滨海居民奔走相告的日子,县城开通了公交车,近千名群众冒着高温参加开通仪式。首次开通的公交车,只分为两条营运线路,营运里程仅5.5公里,沿途停靠20个站点,南至原县棉纺厂、北至原坎北乡政府。随着县城区建设的不断扩大,公交线路越拉越长。截至目前,已增加到12条营运路线、188个站点。
  2018年12月26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盐青高铁通车,滨海从此迈入高铁时代。120多万滨海人民对高铁的期盼梦想成真。滨海驶上了发展快车道。当日,许多人带着喜悦的笑容,穿上节日的盛装,乘上首趟高铁远行。滨海人可乘坐高铁前往北京、青岛、石家庄等大城市。两年后,滨海去往上海的高铁班次也将开通。
  今年初,县交通控股集团购置的120辆新能源电动公交车投入使用,其中开通了三条往返滨海港站的公交线路。4月,滨海鸣程汽运公司投入数十辆高级豪华型客车,从事县城至滨海港的专线运营,满足了人们出行的交通需求,市民们享受到更加舒适、便捷、优质的交通服务。
  纵观滨海交通,总让人兴奋不已。这些年由于政府不断加大投入,村村建成了水泥路,从县城开往各村的公交车运行正常;县内东海大道、北海大道、海滨大道等骨干道路提速提效,六横六纵交通路网基本形成;沿海高速公路打通了滨海人外出的通道;盐青高铁把滨海和大城市紧密连接,人们出行有电动车、出租车、滴滴车、顺风车和绿色环保的共享单车,可随意选择,轿车更是进入寻常百姓家……
  70年波澜壮阔,70年跨越发展。作为一名老新闻工作者,我见证了滨海城市的变迁。一个整洁有序、文明美丽、富有现代气息的新滨海正迎接着新中国70华诞的到来!

扫一扫,手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