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雨朦
“在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后,我感触颇深。报告对今年的工作安排重点突出、前瞻性强,回应了很多民生热点问题,充分体现了群众愿望,催人奋进。”1月7日,县人大代表、滨淮镇“好农家”葡萄种植合作社总经理毛天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农业现代化、特色化发展进程中,不少农户创收缺少门路、技术、资金,需要有人去引领和组织。2011年,在父母的熏陶下,原本在昆山工作的毛天池,放弃高薪稳定的工作,回到家乡,在滨淮镇公玉村和父母一起种葡萄。从小小的试验田,到150亩大棚,从“阳光玫瑰”到“超级皇后”“醉金香”等一系列新品种投放市场,他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铁了心扎根农村,要在滨淮大地干出一份大事业。毛天池说,“我相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纵深推进,愿意来农村干事业的年轻人会越来越多。”
毛天池告诉记者,滨淮镇S327沿线、黄河故道北岸一片8万多亩耕地均是沙壤土,十分有利于发展“四青”蔬菜、水果类特经产业。近年来,他先后流转土地300多亩,在葡萄种植过程中,通过专家认证和试验示范,葡萄种植的品种不断丰富,同时选择早、中、晚熟的品种进行推广种植,实行错峰上市,依靠科学的种植方法和精细化管理,葡萄的果型、色泽、甜度都能满足市场需求,发展葡萄产业也取得了较高经济收益。目前,“好农家”葡萄种植合作社建成区面积1500亩,正常吸纳务工人员在130人左右,人均年收入1.5万元左右。同时积极引导鼓励和帮助村民发展葡萄和梨果产业,引进夏黑、巨玫瑰、红富士、阳光玫瑰等优质品种,实施“双膜”栽培,现在葡萄已发展到1500多亩、秋月梨近500亩,除本地零售外,主要销往连云港、苏锡常、上海等地区超市和大型蔬菜市场。“好农家”葡萄种植合作社还多次举办葡萄采摘节,叫响了滨淮葡萄品牌,提升了滨淮葡萄在全市、全省的知名度,为滨淮镇做强葡萄特色产业,打造生态葡萄之乡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我要积极带领群众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提高种植业效益,让乡亲们真正过上好日子。”毛天池表示,“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将认真履行好代表职责,积极建言献策,通过走访群众,听取大家心声,继续在产业发展上多想办法,带动更多老百姓增收致富,让他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本条新闻版权归滨海县融媒体中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