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中,开永是一个热爱生活、兴趣爱好广泛的人。在诸多爱好之中他尤醉心于翰墨。
开永学书,由唐入手。唐人书法以法式严谨,笔墨沉实著名,开永以此发轫,循法入正,打下了坚实的用笔、结体基础。他转而习篆攻隶,由唐溯源秦汉,由帖转碑。学帖易流于纤弱,守碑则易流于疏野,开永总结前人优长沿着碑帖互参、以帖为主的基调纵览横呈。在20多年的研习中,开永临池不辍,特别是近十年,开永按不同书体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与探索,真、草、篆、隶多方涉猎,从擘窠大字到蝇头小楷,精心体会,心悟手追,逐步形成了章法开合有度、线条清纯遒劲、用墨浓淡变化为特点的书法风格。
我曾刻过一方“豪饮孤独当美酒”的印章钤于书画,表明自己对艺术的敬畏之心、笃行之志。艺术是美酒,不深情孤品难入其堂奥。书法是一门纯粹的艺术,其为形态,可凝化自然万象之美,其为情意,抒情表意的空间足以让个我在其中沉醉一生。将书法的纯粹之美等同于世俗媚态并以此去博俗眼之认同是对书法艺术的最大误读。美是一种形式,形式之中饱含精神、情感力量才能上升为艺术。我们选择书法作为自我精神生活的方式之一,其目的不外乎以美的方式寻求精神的自足。在艺术异化的现实社会中,我们与其背着风格、样式的压力去争得普世的认同,不如真实地从自身心灵深处去寻找艺术的“本色”。
在艺术理想与现实人生面前,我们从不缺少选择,问题是认清我们真正需要什么。
当下流行书风盛行,个人审美趣味被时尚习气所左右。为了能参加所谓的“大展”,一味去博得评委的青睐,急功近利者,更是耐不得寂寞,一味“跟风”,其结果是使自己作品的面貌飘忽不定,而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而开永则不为时风所动,他对书法艺术始终坚守“本色书写”。他以传统经典为师深入研究,在不断的临写、创作实践中,对古代碑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深刻认识,他微妙地把握着黑白空间的组织与线条节奏,将文人式的笔墨控制在法度、程式之中。从其所临的大量魏晋法帖中,我们可见其对传统技法的精确把握,对传统书法文脉气息的深入承接。开永专注而执着地植根于传统书法的土壤之中,充分地吸收着历代书家的精华和营养,在临习和创作中逐步确立并践行着自己的审美理想。
这些作品是开永书法艺术的精品,是他心血的结晶,是他艺术成就的积累,更是他个人气质与艺术素养的全部外化。我们从这些作品中,看到他在艺术之路上艰辛跋涉的足迹。开永性格俊朗朴实,其个性一如其字,明快而大气,不事雕饰而华彩毕现,其个性体现在他笔墨散发的遒劲清隽的审美意味之中。读他的作品,我感受着开永的“本色”,被他朴素中的儒雅气息所陶醉。
(作者系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南京印社秘书长,南京艺术学院古书画鉴定专业博士,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
惠开永, 1969年3月出生,号闻鸣斋主,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现为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滨海县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滨海县教育书画院院长。现供职于滨海县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