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文本激活作文教学的方法探讨
2014-05-21 15:10 浏览人次:
作文在语文学科中分值比例最大,素有“天下第一题”的美誉。目前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一些学生往往谈文色变。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反思学生的写作现状,笔者认为:阅读写作密不可分,阅读教学要融合作文教学。深入探究平时的阅读教学,开发文本资源,积极利用文本提升作文教学。具体来说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以文本为依托,有效整合素材,建立写作材料库
利用文本积累写作素材,可引导学生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
一、题材角度归类。引导学生按照学过的单元主题,把相同的文章归纳,作者资料、优秀事迹、高尚品行等进行积累整合,形成别样的作文材料。
比如爱国情怀篇。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碧血心声,海外游子的“风烛残年、不忘归根”的爱国情怀,等等事例。
挚爱亲情篇。博大深厚的父爱,如朱自清《背影》一文中,父亲的攀爬月台,为了子女为了生活努力挣扎的艰难的背影,真是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以上只是浅举几例,其他民俗风情、四季景象等等也更是积累整合的好素材。老师要引导学生要注意:材料需要再加工,同一个材料可以多角度利用。
二、哲理妙句角度归类。引导要求学生熟记诗文中精炼优美句,文本中意蕴丰富的哲理句。在自己的作文中点石成金、画龙点睛。
以文本作抓手,揣摩文本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激活思维
我在利用文本引导学生写作时,常常把某篇课文中最具有特色的写作技巧对学生进行当堂指导,也可针对某种写作方法,串连多篇课文进行指导。常用的有:
一、对比法。对比的目的就是要突出所要描述的对象的特征。如写人,人物的自身或者与周围的环境可以对比。以《孔乙己》为例,文章为了突出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摧残和封建社会的黑暗冷酷,把孔乙己第一次在咸亨酒店现身与最后一次来到酒店进行对比,酒客麻木不仁穷极无聊的笑声与孔乙己凄惨可怜的遭遇形成鲜明对比。同一人物不同时期的变化也可进行对比。
二、详略得当。内容的详略取决于中心。与中心无关的坚决不写,与中心联系不紧密但需要稍作交代的应该略写,突出中心的应当详写。以《木兰诗》为例,作品为表现木兰丰富的英雄性格,详写从军缘由、出征前的准备、辞官还乡及亲人团聚,而略写了战场生涯、战争场景。这些都是文章中心决定的,引导学生取材必须围绕中心,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学生在文章中写人时,可引导学生先通过旁人介绍、旁人反应、通过环境烘托等手法进行侧面描写。然后对人物的言行举止、神态、心理等进行正面描写,这样,学生笔下的人物就容易“活”起来。
以文本为载体,创设情境,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利用教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改写;或者选取片段,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或补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化无声为有声。
一、改写。利用教材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展开想象,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改写。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如果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于勒是百万富翁,他们会有怎样的表现,试为课文改写一个结局,加深对文章人物及主题的理解。
二、仿写。选取教材中精彩的、有亮点的片段,引导学生对片段进行仿写。
三、补写。以课本内容为依据,抓住人物的心理,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化无声的内容为有形的语言。如教学《皇帝的新装》,引导学生猜想皇帝回宫后会怎样,给课文加个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