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的审题
2016-01-14 08:58   浏览人次:
  命题作文的最大特点是给定题目,没有变换空间,命题作文的审题要对题目“咬文嚼字” 不放过题目中任何一个字眼,特别要审清构成题目的词语包含的意义范围。在审题时,要注意找出题眼,善于把握限制词。通过对题眼的解读,明确写作的重点和内容;通过对限制语的剖析,明确题目的要求和范围。
  命题作文已经出现了两大类型:一是纯题目型,命制特点是只有题目和要求。二是材料加题目型,命制特点是“材料+题目+要求”。下面从题目的构成角度来分类介绍:
  一、独字型命题作文:添加语素,寻找角度
  所谓“独字型命题”,就是指文题是一个字,比如, “梦”。独字题的写作范围明确,降低了作文的审题难度,但也增加了考生审题时犯错误的机会,所以采用添加语素的方法去构思,视野就开阔了。审题时,在不改变原题意的前提下,可以在自己的头脑中给原题补足一些新因素,使题旨显露出来。“梦”,可以在草稿上拟定一个具体的标题,如《快乐的学习生活不是梦》《我的梦想》,化虚为实,化宽为窄。
   二、双字型命题作文:引申命题,关注新意
   所谓“双字型命题”,指文题是一个双字词。这类文题写作范围较大,题旨不够明朗,比如, “温暖”“脚步”“回家”等。双字题虽然审题对象集中而明确,但由于提供的审题信息相对较少,因此也容易让考生产生偏读甚至是误读,所以对题目的准确审读便成为写好此类作文的关键。如写作 “回家”,这些“回家”你想到了么?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作为法定假日,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回家;将祥云、漆红、纸卷轴等中国元素融入奥运火炬,是一种民族自信的回家;京剧走进中小学课堂,是一种文化的回家……勤于立意善于构思的你会想到,就能借此脱颖而出。再如,写作 “脚步”,考场上我们发现有些同学写爸爸的脚步、成长的脚步等,这些当然可选,估计这样选材的人占大多数,但是这样选材不新颖。如果我们能够放眼社会,会发现很多新颖而大气的题材,如感动中国新闻人物李丽的脚步,踏遍了中国各大监狱,她的人生在润泽别人的同时,自己的生命也得到了提升;在天津爆炸灾难现场第一线,不仅有国家领导人的脚步,还有武警官兵的脚步,更有自发群众的脚步,这些组成我们时代可歌可泣的画面。叙议结合,也能较好地实现脱俗出新。
  三、短语型命题作文:挖掘潜台词,把握关键词
   所谓“短语型命题”,就是文题以短语形式出现。比如,动宾短语“仰望蓝天”“有这样一种声音”;偏正短语“一道风景线” “我眼中的色彩”“温暖的时刻”“幸福的颜色”;动补短语“留在心底的风景”;主谓短语 “我的季节我作主”“因为有你”等。短语题由于其有一定的修饰补充成分,所以,它的题旨相对比较明朗。遇到短语题,先要辨别其意思是否完整,审题时是否需要增补其他成分。除主谓短语题目一类外,相当数量的文题需要先增补必要的成分才能进行审题,这是因为,短语充当题目,外延一般较大,取材范围较广,要写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景,没有一定的限制则很难把文章写具体。例如,题目“因为有你”,其实隐含着“我才……”“他(它)才……”,从题目前面的材料中可以看出,整个题目的意思应是“因为有了你的关怀,我才有今天的进步”“因为有了你的影响,我才有今天的快乐”“因为有了你的努力,他们才有了平安”等等。也就是必须写出一方对另一方的好处,而绝对不能写坏处,内容不能写因为谁的误导,使谁走了邪路。还要注意,不能把重点放在写自己的进步上,而忽略了对“你”的描写和赞美,否则就会喧宾夺主。再如,题目“有这样一种声音”,我们在作文写作时就要把握这个命题中的每一个字,“有”表示客观存在的;“这样”是强调,是特指;“一种”强调了数量(注意是一种,不是两种或多种);声音是文章描写、叙述、议论的主体,既可指自然界声音,如风声、水声、鸟鸣声;也可指生活中的声音,如车声、音乐声、人的话语声;也可指没有声响的心声。我们作文时只有把握了这些,才能写出合乎要求的作文来。
  四、句子型命题作文:选择擅长,张扬个性
  所谓“句子型命题”,即作文题目是一个句子。由于句子题本身包涵着相对完整的意思,只要细心梳理其结构,便可领会题目规定的大体要求。一般情况下,句子充当题目的现象多出现在记叙性和描述性文体中,说明性和议论性的文体中相对少些。比如,写作 “下雨天,真好”,不管是写景也好,写事也好,抒情写好,文章中必定要有景物描写,即“下雨天”景物的描写,这点很重要。在写法上,可以先写景再由景引入回忆,最后再情景交融表情达意。最好在结尾的时候点一下题,给人圆合之感。此外,展现个性,可以有多种选择,如果你情感丰富,不妨写一篇抒情散文;如果你思维缜密,不妨写一篇小小说;如果你工于语言,不妨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充分展现你的文采……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打造一篇个性之作,成就满分佳作。再如,写 “画一扇窗给自己”,可写记叙文侧重情节的波澜、细节的刻画;可以写议论文围绕着“为什么要笑着面对生活?怎样笑面对生活”行文,步步深入;可以写散文,既可以采用一线串珠,以“微笑着面对生活”贯穿全文,也可以采用排比段写作。这样,写作天地就广了。
扫一扫,手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