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留墨韵昭当代
2025-04-10 18:15   浏览人次:

霜留墨韵昭当代
—— 一代书坛大家李敦甫的艺术传奇

  李敦甫(1916-2000)是滨海县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其艺术成就横跨隶书、草书、篆书、行书及篆刻,被誉为“敦甫体”隶书的开创者,对江苏省乃至全国书法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诸体熔铸敦甫风:书坛大家的创新之路
  李敦甫在隶书领域博采众长,融合多种书体精华,形成“方圆兼备、繁简有序、跌宕多姿”的独特风格,被称为“敦甫体”。其代表作包括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碑碑廊的隶书作品,书写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800余字,气势恢宏,在书坛广受赞誉。他的篆书以“厚重如泰山压顶,结构纵横开张似行云流水”著称,曾在中日书法大展中以作品《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独领风骚。篆刻则注重“郁勃灵动”,作品被博物馆、纪念馆收藏,并为名山大川书碑勒石。除隶书和篆书外,其楷书端庄大气、行书潇洒飘逸、草书开张自如,体现出“诸体皆备”的全面功力。
  墨润江淮书脉长:滨海文化的地标塑造
  在李敦甫引领和带动之下,滨海县被誉为“中国书法县”。滨海县委、县政府通过故居修缮、建设书法主题公园、举办展览等多种形式弘扬其艺术遗产。其曾任江苏省书协常务理事、盐城市书协名誉主席,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展览,并载入《中国美术年鉴》《世界名人录》等权威典籍。2024年举办的“霜留墨韵——李敦甫书法篆刻展”在江苏省美术馆展出80余件精品,被评价为“抢救性整理”与“艺术精神的弘扬”。其墨迹见于泰山、黄山、大别山等地的碑刻,以及陆秀夫故居、宋曹故居等古迹的楹联匾额,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
  薪火相传育英才:桃李芬芳的传承谱系
  李敦甫一生提携后学,门生包括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名誉院长管峻、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刘春等知名书法家。管峻曾评价其“如黄海之滨的灯塔,指引后学者前行”。在他的影响下,滨海县涌现出一大批书画名家,形成活跃的创作群体,现拥有中美协会员10名,中书协会员30名,省美协会员14人,省书协会员52人,市县级书、美协会员近千余人的专业人才队伍。2024年在“当代草圣”林散之纪念馆举办的“雨山问道——滨海县优秀书画作品晋省展”获得广泛社会赞誉。
  霜留丰碑铸风骨:学者风范的精神赓续
  李敦甫不仅是书法家,更是学者型艺术家,兼具诗文与治印才华。其为人“光明磊落、正直无私”,艺术创作严谨认真,被誉为“融合艺术与人格的典范”。2024年的展览以其斋号“霜留”命名,象征其艺术精神如霜般清冽隽永,持续滋养后世。
  李敦甫的艺术遗产如同一座“活态桥梁”,既连接着滨海书法的历史根脉,又指向未来的创新可能。通过技术赋能、价值重塑与传承创新,滨海书法有望从“地方名片”升级为“当代传统文化创新实验田”,为当下艺术现代性探索提供鲜活样本。  (周丰)

扫一扫,手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