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期
版面
上期
下期
- 01版
- 02版
- 03版
- 04版

共享生态宜居美丽家园———我县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纪实
县城建成区绿化面积达1298.7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2.07 %,绿地率达37.9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85平方米……近年来,我县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为目标,不断加快园林绿化建设步伐,实现了城建与绿化的和谐发展,县城处处生机勃勃,勾勒出一幅树绿、景美的生态画卷。
精心规划 科学布局提升品位
在城市建设中,我县坚持以县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精心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绿线规划和防灾避险专项规划,将南湖广场、西湖公园、清水湖公园和体育中心作为防灾避险的场所,配套完善相应的防灾避险设施和设备。开展县域范围内生物资源普查,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通过建立较为完善的规划体系,为我县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提供科学指导,不断推动全县园林绿化建设规范、有序开展。强化经费保障,近三年,累计投入各类绿化工程建设资金和绿化维护资金达6.78亿元。同时,还通过融资平台、社会统筹等多种方式,采取“政府主导、企业承办、共赢合作”的绿化模式进行市场化运作,吸纳社会资金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实现了“政府要绿、企业得利、群众受益”的多赢局面。
在植物配置方面,多栽乔木、大苗,多引种耐盐碱、抗旱的乡土树种,适地适树,秉持林荫型、景观型、生态型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努力打造符合滨海特点的城市园林绿化风格。在管护养护方面,依托数字化管理平台,采取“网格化巡查、精细化管护、标准化考核”的管理机制,将绿化管护工作进行科学分工、动态监管、精准考核。在运作机制方面,将道路绿化、公园绿地的除杂、保洁等日常管护工作全部实行市场化服务外包,实现“管养分离”,提高绿化管护质量,推动城市园林绿化管护品质提升。
扩大绿量 突出特色彰显个性
城市绿化建设是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的关键。我县坚持面上增绿量、点线出精品、街巷上水平、社区填空白的工作思路,以绿化工程项目为支撑,以中心城区增绿为重点,推进城市绿化,致力打造“林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绿色家园。
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以公园绿地建设为载体,对南湖公园、清水湖公园、西湖公园、滨海公园等公园绿化进行全面改造提升,新建滨海港高铁站站前公园、和平公园、兴业公园等公园绿地,对吉达广场、迎宾广场等10处街头游园绿化、服务设施等进行提升。以增加老城区公园绿地为重点,大力实施“口袋”公园建设,新建、改造“口袋”公园36处,县城建成区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已达85.66%。
按照“林荫化、园林化、景观化”要求,加大街道绿化力度,实施港城路等26条道路林荫路建设,打造城市林荫路系统,栽植朴树、榉树等大型乔木近万株。实施人民北路、S328绕城段等11条道路绿化新建项目和永宁路等8条道路绿化带建设工程,县城道路绿化体量不断提升。打造G204入城口、S327入城口、阜东北路入城口等道路节点微地形景观,建成阜东北路、迎宾大道、港城路、世纪大道等一批景观特色道路。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和达标率分别达96.52%和86.47%。
严格执行居住区绿化绿色图章制度,严把新建小区规划方案审批和综合验收关,确保新建小区绿化达标。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对68个老旧小区绿化进行提档升级,新建、改建绿化达标小区63个,达标率达97.51%。以开展园林式居住区(单位)达标创建活动为抓手,出台园林式单位星级评定办法和园林式居住区星级评定办法,强化对单位庭院和住宅小区绿化建设、提升工作的政策引导和督查指导,推动滨海国际大酒店、县公安局、县法院等30多个单位庭院绿化建设和提升改造,打造了滨海中学、县检察院等一批园林式单位和小区。
将河道绿化建设与城市绿道、道路绿化、居住区绿化等作为有机整体进行统筹规划和系统建设,打造了西大沟风光带、师苑渠风光带、育才河风光带、清坎河风光带、响坎河风光带等5条沿河景观带,将县城主要公园、行政办公区、学校、医院、商业网点和40多个居住小区进行有机串联,形成水绿并行的绿带、绿廊、绿道,构建了集服务与健身休闲于一体的绿色开放空间体系。
积极发展防护林,打造城市防护网。目前,以县城区为中心,以环城林带为基础,以道路、河流绿化为骨架,以成片造林为重点的城市绿化网络已初步形成,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开展“三湖一渠”等景观水体和北八滩渠、中八滩渠等26条城市河道治理行动,营造原生态水体岸线,水体岸线自然化率达85.39%。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万鸟天堂”景区,为30多种鸟类提供栖息场所。绿化植物物种总量逐年增加,本地木本植物指数0.76。开展乡土、适生树种驯化繁育,建设苗圃403.36公顷,建立了比较丰富的植物种质资源库。大力开展饮用水源地流域沿线环境整治,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深入开展县城区大气污染综合整治,以降低PM2.5浓度为重点,采取减煤、治企、降尘、控车、增绿、严禁露天烧烤、秸秆禁烧、强化严管区监管等强力措施,县城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综合治理 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集中攻坚“摊子、牌子、车子、杆子、箱子”五个方面。按照“没有店外出摊”的要求,坚持严管疏导、常态管控,累计取缔2200多处各类摊点,实现主次干道没有出店经营;强化“门前四包”责任落实,签约率达98%以上。强力整治户外广告,按照统一规划审批、展示风格特色的要求,改造出新店招店牌2380多块;拆除、收回高炮广告50杆,清除楼顶广告470多处、各类牌匾1000多处。实施9条道路沿线121栋楼宇立面出新。规范非机动车停车秩序,累计漆划非机动车停车位2万多个,查处违停非机动车5000余辆次;新增机动车停车位225处。开展沿街杆线整治,清理杆线360多处。对电力、通讯等箱体实施遮挡、美化,出新箱体200多个。
县城垃圾清运、转运、处理设施配套齐全,配备道路洗扫车、冲洗车、垃圾转运车的环卫机械装备70多台、垃圾中转站12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管理规范,运行有序,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推行环卫管理改革,实行主干道“以车代桶”改革,取消垃圾桶800多只,配备三分类保洁车360多辆,实行人工收集,确保垃圾不落地。实施县城社区“以箱代池”改革,取消县城社区露天垃圾池250多座,投放垃圾箱240多只,实行密闭清运,消除垃圾清运跑冒滴漏现象。
强化市政设施日常养护管理,县城54条主次干道道路、人行道、交通护栏等各类市政设施得到较好维护,道路完好率达98%。建设污水管网510.56公里,污水处理率达86.96%。污水处理厂污泥得到规范处置,处置达标率达100%。县城现有自来水厂2座,日供水能力10万吨,出厂水质达到106项标准,管网水检验项目合格率100%,公共供水普及率达100%。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改造二类以上公共厕所93座,全部安排专人负责24小时保洁服务,为市民提供优质、舒适的如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