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爱娟:用勤劳双手撑起一个家
  东坎街道新安村村民顾爱娟曾经家庭不幸,丈夫去世早,只好一个人撑起一个家,但是她又是幸运的,她靠勤劳的双手,努力克服困难,更是遇上了党的好政策,搞规模养殖,如今她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10多年前,作为家里顶梁柱的丈夫,因患脑肿瘤手术治疗无果,在顾爱娟47岁的那年离开人世,留给她的是两个年幼的孩子和10多万元的债务。
  “那时候,我真的感觉天都塌下来了,完全没有希望,看不到未来。”至今回忆起当年家里的境况,顾爱娟仍然泪眼婆娑,“就在这个时候,是党和政府给了我生活的希望。村里知道我的情况后,村党总支书记祖道来多次上门看望,劝导我重拾生活信心,并将我家的情况上报给当时的东坎镇政府;镇民政办第一时间上门核实情况,以最快的速度为我家申办低保,为我们娘仨解决了吃饭问题。”
  2016年,经过村组评议,顾爱娟家被评为建档立卡户。虽然有低保保障,但她觉得自己年纪不算大,有手有脚,靠低保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在家里养殖一些鸡鸭鹅贴补生活。
  “街道和村里的干部经常到我家走访,询问我家的生活状况。有一次祖书记上门,看到我家养殖情况,问我愿不愿意搞规模养殖;我说我当然想,可是没有本钱啊。祖书记说本钱的事他来想办法。”顾爱娟告诉记者,“本来我也没当回事,谁知没过两天,街道扶贫办的同志就带着信用社的同志来查看我家情况,很快我就拿到1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我用这笔贷款作为本钱,办起小型家庭养殖场,开始自己的养殖之路。”
  刚开始,顾爱娟的养殖场办得不是很顺利。她买了500只鸡开始饲养,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场鸡瘟给了她当头一棒,由于她不懂防疫技术,500只鸡全部生病死光。顾爱娟一个人躲在家里大哭了一场,但是没有倒下,她想,要对得起街道和村里热心帮扶的干部。“街道和村里的干部多次带技术员来我家做养殖技术指导,让我学到很多东西;我还向邻镇的养鸡专业户拜师取经,很快我家就扭亏为盈,顺利地实现脱贫。”顾爱娟说。
  富裕生活等不来、要不来、靠不来,只有通过自己去打拼苦干,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一转眼间几年过去,顾爱娟饲养的鸡已经从几百只增加到几千只,年收入已经超过10万元,还退出了低保,不仅还清了外债,现在在当地算是一个小小的富户。“虽然有时候我觉得很累,但内心感到特别有奔头,我打算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努力回报社会,把这几年积累的养殖技术教给乡亲们,和大家一起致富。”顾爱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