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荫、碧水,是每一个居民最享受的消暑纳凉处。据统计,我县城区绿化面积达1298.76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85平方米,西湖、南湖、清水湖、西苑渠等水环境各展新姿,成为人们休闲散步的最佳去处……如今的滨海县城,成为“水在城中,城在绿中”的水绿新城。
精心打造公园绿化。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秉承“高品位、创特色、上规模、出精品”的建设理念,以公园绿地建设为载体,对南湖公园、清水湖公园、西湖公园、滨海公园、体育公园等公园绿化进行全面改造提升,新建滨海港高铁站站前公园、和平公园、兴业公园等公园绿地,对吉达广场、迎宾广场等10处街头游园绿化、服务设施等进行提升。以增加老城区公园绿地为重点,大力实施口袋公园建设,目前,已新建、改造“口袋公园”40处,今年就改造提升4个,同时对S327绕城段绿化间伐、5大公园补绿增花等。
突出道路绿化。按照“林荫化、园林化、景观化”要求,加大街道绿化力度,实施港城路、海滨大道、西湖路、中市北路等26条林荫路建设,打造城市林荫路系统,栽植朴树、榉树等大型乔木近1万株,县城林荫路推广率绿达到66%以上。实施人民北路、S328绕城段等11条道路绿化新建项目和永宁路等8条道路绿化带建设工程,县城道路绿化体量不断提升。打造G204入城口、S327入城口、阜东北路入城口等道路节点微地形景观,建成阜东北路、迎宾大道、港城路、世纪大道等一批景观特色道路。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和达标率分别达96.52%和86.47%。
狠抓单位小区绿化。严格执行居住区绿化绿色图章制度,严把新建小区规划方案审批和综合验收关,确保新建小区绿化达标。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对68个老旧小区绿化进行提档升级,新建、改建绿化达标小区63个,达标率达97.51%。以开展园林式居住区(单位)达标创建活动为抓手,强化对单位庭院和住宅小区绿化建设、提升工作的政策引导和督查指导,推动滨海国际大酒店、县公安局、县法院等30多个单位庭院绿化建设和提升改造,打造了滨海中学、县公安局、县检察院等一批园林式单位和小区。
推进河道绿化建设。坚持系统思维,将河道绿化建设与城市绿化、道路绿化、居住区绿化等作为有机整体进行统筹规划和系统建设,打造了西大沟风光带、师苑渠风光带、育才河风光带、清坎河风光带、响坎河风光带5条沿河景观带,将县城主要公园、行政办公区、学校、医院、商业网点和40多家居住小区进行有机串联,形成水绿并行的绿带、绿廊、绿道,构建了集城市服务与健身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体系。
牵头实施南湖水系水质治理工程,从源头治理南湖、师苑渠等水系水质。一方面强化“治水”,由中科院湖泊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持,对南湖进行清淤、湖底翻晒、地形重塑、驳岸加固维修、生态驳岸建设,对湖(渠、沟)底黑臭淤泥进行清理,对水底地形进行调整改造;同时,对师苑渠、西大沟、二斗渠、育才大沟等进行全面清淤。另一方面强化“治污”,联合环保、公安部门严厉打击南湖水系沿线住宅小区、工业企业非法排污行为。为及时发现和封堵排污口,安排人员多次下水检查排污口,近年来,累计查处非法排污行为50多起,封堵排污口120多处,今年就封堵排污口5处。
在治理南湖水系的同时,强化水质管控,落实专人每天巡查、上报南湖、清水湖沿线水质、水位情况,强化“三湖一渠”沿线污水口管控,发现一起,封堵一起。全天候不间断对南湖、师苑渠、清水湖河水实施调水,保证水质良好。确保无垃圾漂浮水面,美化环境。为改善南湖、西湖、清水湖的生态环境,达到湖面无漂浮物、无障碍物、河床无垃圾的“三无”目标,今年以来,共出动120人次,工程车辆6台次,对南湖、西湖、清水湖的生态环境进行整治。同时,按照“河长制”要求,对城内和周边河道沿线垃圾进行及时清理,为整个县城水源净化做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