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路上领头雁———记蔡桥镇良洼村党总支书记王益
  1982年出生的王益,2005年退役后,凭借在部队铸就的军人气质、军人意志和军人作风,先后在央企等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骄人的业绩。2017年10月,王益通过退役士兵“村干部培养选聘千人计划”,被选聘为县蔡桥镇良洼村党总支书记助理,因成绩突出,2019年4月被任命为良洼村党总支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各项工作明显提升,落后面貌逐步改善。
  基层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政策性、群众性强,为了做到尽快转换角色,王益先后走访村民、党员、老村干,倾心调研,探访村情民意,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明确工作思路。和村民拉家常、帮老人干农活、为贫困户献爱心……这几乎成了王益每天的“必修课”。他把村里群众分成六种类型,采用不同方式和他们打交道,总结归纳出“六到位”群众工作法:困难群体关心到位、“五老”人员尊重到位、信访对象沟通到位、在外村民联系到位、活跃分子调动到位、一般群众走访到位。两年多来,累计协调解决涉及土地、鱼塘、邻里纠纷等各种矛盾和信访问题30多个。
  “他为人和善、助人为乐,又乐于奉献。我们大事小事协调不了的,都会请他,他没有一次推脱,就像我们家人一样。”这是群众对王益的不二评价。
  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健全工作机制、拓宽产业发展思路,有效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王益动真情、用真心,真心实意把村民当亲人,加深与贫困户的感情,真正为村集体解决实际困难,被全村人当成了贴心人。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村级带头人队伍,如何凝心聚力做好农村工作?王益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不轻。
  为村党员干部量身定制学习计划,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运用周例会和大党课等时机,邀请县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专家、村书记和曾近的老书记面对面授课,传授农村工作实践经验,为党员干部加油充电。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他带领党员群众日夜奋战在防疫第一线,组织党员干部到农户家中开展摸排工作,向群众及时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实现对辖区农户走访全覆盖,排查返乡人员零遗漏,筑牢了坚强的防控堡垒。
  良洼村是众所周知的经济薄弱村,村集体无任何收入来源,要让良洼摘掉经济薄弱村的帽子,只有号准“脉搏”抓发展,才能开好“良方”奔小康。“王书记三天两头带我们出去参观学习,了解薄弱村致贫原因、脱贫村产业优势、先进村先进经验。”说起王益,村干部们满是称赞,“现在,村里的党建工作、村集体可利用资源(资产)、危房改造、村集体收入、民俗民风等一系列情况,他可以说是门门通,并帮我们量身制定精准帮扶、精准脱贫计划书。”
  针对村情实际状况,王益紧扣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上级帮扶资金150万元、帮扶项目1个。为了增加村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2019年,王益挨家挨户做工作、讲利弊,分析土地流转给老百姓带来的的好处,经过“两委”班子一致努力,一期流转土地近500亩建立了全村第一个村民合作社。
  “流转了土地每年还能有租金,年底还能分红。”合作社的成功让村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更加坚定了跟着村“两委”班子走的信心。今年,有不少村民更是主动要求将自己的土地流转。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在王益的大力推动下,村集体成功领办致富项目1个,带领30多名群众致富,全村191户贫困群众全部实现脱贫,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增加近30万元,一下子改变了村里的面貌。
  村主干道旁的村民广场让人眼前一亮:偌大的广场上除了安放着十余套健身器材外,还设有休闲石凳、太阳能路灯、公示宣传牌……
  “这个村民广场建得好!没想到我们农民都能像城里人一样,享受家门口的‘健身房’,每天一边锻炼还能看看村里的村务公开,这种感觉真不错。”今年67岁的村民张大爷告诉记者,“男人们来这里聊天、谈收成;老人们来这里散步、健身;妇女们来这里跳坝坝舞;小孩们在这里嬉笑追逐,这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在良洼村,为群众办了多少好事、实事,村“两委”一班人从来没有张扬过,但村民们心中都有一杆“公平秤”。“来了王书记,良洼不再‘洼’。”成了村民们的口头禅。
  一年多来,村“两委”班子持续加强扫黑除恶、乡村治理和网格化管理等工作,规范资产资源管理,用好水面塘口,依法有序发包,增加村集体收入。利用村民房前屋后零星旱地,引进菊花种植,发展庭院经济,调动村民积极性。突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配套、改善农民住房条件等民生实事,重点抓好村级道路绿化、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建设等工作,坚持做一件成一件,立体提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想想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新希望,我感到肩上的担子还很沉、很重……我会继续发挥军人的优良作风,以实际行动为村民造福。”王益真诚而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