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县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负重拼搏,砥砺前行,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
众志成城抗疫情,迅速进入战时状态、落实战时机制,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及时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守住了“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底线,实现全县感染病例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双零”目标,守护了群众幸福。坚持党建引领,把疫情防控一线作为检验党员干部的考场,战斗堡垒在一线筑牢、宣传阵地在一线夯实、干部作风在一线锤炼、党的旗帜在一线飘扬,“我是党员我先上”成为“战疫”一线最响亮的口号。坚持守望相助,10名医护人员主动请缨、逆行出征,英勇无畏地投入到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中,充分展现了滨海儿女的责任担当和铁军风范。
疫情防控初见成效后,我县及时按下“重启键”,坚决稳住“基本盘”,经济运行总体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下行态势有效扭转。1-6月份,12项主要经济指标中7项实现增长、4项增幅位居全市前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由负转正,顺利完成“双过半”任务。
新的动能加快培育。1-6月份,5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00.8亿元、同比增长38.2%。实现注册外资实际到账3014万美元,同比增长57.3%,增幅高于全市11.4个百分点、列全市第三。
市场消费逐步回暖。6月当月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4%、环比增幅提高20个百分点。上半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13.5亿元,超时序24.2个百分点,增幅列全市第二;实现进出口总额3.18亿美元,超时序20.7个百分点,增幅列全市第三。
扎实开展“四提”行动,坚持挂图作战、集中会战,持续攻坚突破。
项目建设在重点突破中提质增效。新开工、新竣工超亿元项目12个、3个,“两重一实”项目完成投入65.6亿元。产业转型加快推进,12家化工企业关闭退出,矽润电子等7家企业通过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新能源产业销售分别增长7.1%、5.2%和22.8%。
沿海开放在接轨融合中提能扩容。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深入推进,新落户重大项目11个,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个,引进上海名师工作室3个。县区融合发展取得实效,宝武、金光、海上风电产业园等重特大项目扎实推进。开放平台优化提升,省级经开区实质性整合加快推进,县沿海工业园保留企业有序复产复工;出清盘活僵尸企业25家、低效厂房21.53万平方米、闲置土地541.3亩。
城乡品质在统筹推进中提升改善。深入推进城市环境“十二项提升行动”,106个城建交通重点项目完成投入55亿元,重点工程拆迁扫尾、丁字港码头清理整治等堵点难点有力突破,东海大道、站前路等交通重点工程基本建成。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房改善扎实推进,15个新型农村社区示范创建项目加快实施,完成改善2436户,获评省农房改善工作绩效评价优秀县,创成省特色田园乡村4个。现代农业不断壮大,调减低效粮食10万亩,调增果蔬面积2万亩,建成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14个,银宝生猪全产业链、朗坤农科园、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等农业龙头项目加快推进;人居环境“四治理四提升”等“五项行动”扎实推进。
民生福祉在共建共享中提档升级。上半年民生类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比重达87.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均列全市第三。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压茬组织精准管理兜底清查、“过筛式”回头看等系列行动,7386个到户产业项目、83个集体增收项目加快实施,稳定脱贫、长效脱贫基础不断夯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空气优良天数达标率88%、全省第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深入推进信访积案化解、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系列行动,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扎实推进基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教育、卫生、文化、保障等公共服务短板加快补齐,县院创成三级综合医院,东元高中、西湖初中秋学期投入使用,“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9881人次,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