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辉,1970年10月出生,200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八巨镇前案村党总支书记。10年来,朱洪辉带领村“两委”班子,埋头苦干,接续奋斗,攻坚突破,走出了一条“穷壳村”的逆袭之路。如今的前案村,道路宽了、水变清了、楼房高了,成了全县闻名的示范村,先后荣获国家级森林村庄、省级文明村、生态示范村、水美乡村和市最美乡村等荣誉称号。由于工作业绩突出、群众充分认可,朱洪辉先后被评为省“百名示范村书记”、市乡土人才“三带”能手、市“劳动模范”、市“十佳农民创业标兵”,荣获省市“脱贫致富奖”。
90年代初,朱洪辉高中毕业后就到苏南打工,干过工程、搞过餐饮,打拼十余载,事业上有了一定成就。在外发展的朱洪辉并没有忘记关注家乡的发展,2013年起几年间,他先后捐资几十万元为村里修桥建路。在这个过程中,朱洪辉对村里的现状有了深入的了解,面对那时村里相对落后的现状,对家乡充满感情的他,萌生了帮村里做点事情的想法。2010年,他主动放弃苏南的生意,毅然决定回到八巨镇前案村,做了一名为群众服务的普通村干部。
回村当年,他成功当选为前案村村委会主任。2013年,任前案村党总支书记。任村党总支书记7年来,朱洪辉始终把履行党员义务作为第一要求,将各项工作统一到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统一到加快实现乡村振兴进程上来。他牢牢抓住思想建设这个关键,创新开设前案“道德讲堂”“田间微党课”等特色活动,分别在全县进行推广。针对每名村干部的能力特长,明确每个人的岗位职责,让经验丰富、耐心细致的村干部负责维稳、党务、财务等工作,让年富力强、头脑灵活的村干部负责脱贫攻坚、环境整治等工作,并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办法,调动起村干部履职尽责的积极性。他积极推行干部包片、党员联户、党员户挂牌、承诺践诺等做法,带头与26户五保户、贫困户、病灾户结成“亲戚”,每年自掏腰包给每户资助不少于500元。在他的带领下,所有村干部都联系到组、挂钩到户,每个月都要到挂钩户走访一遍,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难事和烦心事。
为迅速改变前案村比较落后的现状,朱洪辉把发展作为村“两委”的首要任务。抓住道路黑色化改造以及镇村道路提档升级机遇,打造村级主干路网。结合美丽村庄创建,融合竹篱笆、树桩墩等田园风格,将苗圃、道路、河道、建筑有机结合,设置村庄小品20余处,形成了处处皆景的水美前案特色。根植“两山”理念,把“两绿”融入发展规划,新栽苗木花卉近2万株,实施道路绿化6公里、连片绿化500亩,绿化覆盖率实现翻番,沿路形成“绿柳成荫、百花成行”鲜明特色。抢抓苏北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机遇期,打造作为全县试点的前案新型农村社区“龙兴庄”,主打水乡特色田园风格。目前,前案村正按照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的定位,加快整村推进建设,加强产业项目、公众服务设施配套,高标准打造新型农村样板。
朱洪辉常说:干部干得怎么样,群众说了算。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农民富不富。为实现强村富民目标,他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大力推进“支部+基地”模式,建立苗木花卉生产基地。以村集体牵头成立巨绿家庭农场,采取帮扶创业增收、入股分红增收、务工增收、分散经营增收和集体增收等方式,约定用工全部在本村,优先吸纳低收入农户,带动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在了解到国家积极扶持光伏产业,省委驻滨帮扶工作队将光伏扶贫作为重点项目的时候,他多方奔走,积极争取工作队和县镇党委政府的支持,整合村级资金和省委驻滨帮扶工作队资金504.8万元,利用村里公共建筑、群众房屋屋顶,建成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每年村集体可净收益50万元,用于解决低收入农户等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困难和发展村级公共事业。
朱洪辉是带领“穷壳村”逆袭的“领头雁”,是党员群众值得信赖的“当家人”,在他的带领下,前案村已经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魅力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