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男:春风化雨的法律捍卫者
  陈亚男,1985年6月出生,200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少年及家事审判庭副庭长、审判员、二级法官。从事审判工作以来,累计办理各类刑事、民事案件1200余件。在审判实践中磨练掌握了较高的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她以女法官特有的人文情怀,注重于协调法、理、情之间的矛盾,致力于用温和有力的方式做到案结、事了、人和。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她全心投入到未成年人保护中,是孩子们心目中的“法官妈妈”。先后荣获市“优秀法官”“最美巾帼”“优秀政法干警”、县“三八红旗手”“五一巾帼文明标兵”等荣誉称号。
 
  “不管效果如何,我还是会坚持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唇舌,尽力用群众听得懂的方式去解释法律的正义和关怀。”这是陈亚男在办案过程中坚持的原则。女法官独有的母性让她在刑事审判工作中,总会情不自禁在青少年犯罪案件中投入更多的目光和精力。一双双稚嫩而又叛逆的眼睛里都承载着与他们年龄不相符的故事和情感。
  2013年,陈亚男在审理一件盗窃案件时,未成年被告人李某在回答提问时的抗拒让她很惊讶,连续三次的谈话都在李某无声的抗议中结束。这是一起并不复杂、后果也不严重的盗窃犯罪,她希望通过努力帮助李某改过自新、获得缓刑的机会,让他以最好的状态回归社会。她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李某成长在一个单亲家庭,父亲终日奔波于生计,无暇顾及他;他因此结识社会上的闲散人员,并走上犯罪道路。李某的父亲更是反复强调没有多余的钱来帮助孩子赔偿被害人的损失,对陈亚男的多次到访很反感。后来,陈亚男和李某进行一次长达两小时的贴心对话,李某向她倾诉了自己的过往,表示对自己的犯罪是害怕和后悔的。她又不厌其烦地和李某的父亲进行了多次沟通,最终李某的父亲通过向亲戚朋友借钱和预支工资,帮助李某缴足了罚金,被告人李某被当庭释放。那一刻,李某和他的父亲都流下了泪水。多年以后的一天,她意外地接到了李某打给她的电话,原来李某已考上了大学,李某表示他会珍惜陈法官给他的人生未来。那一刻,她的眼眶湿润了。
  作为审理家事案件的一名女法官,陈亚男总会不遗余力了解每一个当事人家庭的真实状况,生怕因为疏忽和差错,影响了一个家庭的命运和孩子的前程。2020年,陈亚男在参与审理一起离婚案件过程中,意外得知因为原被告的不负责任,导致9岁的孩子既没有户口,也没有正常入学。她既震惊又心痛。她焦急万分,先是依法调解离婚诉讼,平息了原被告之间的矛盾,然后历时几个月,先后辗转报社、医院、妇保院、派出所、教育局、小学等多家单位和部门,终于为孩子办理好了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登记和就近入学手续。2021年3月,她到孩子家中走访,为孩子送上了迟到的书包。该案例入选省人民法院2020年度婚姻家庭典型案例,同时也被改编并拍摄成微电影,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陈亚男不仅是惩治犯罪、维护正义的法官,也是基层群众心目中的法治好老师。她精选课题,利用夜晚和周末时间制作详实的讲稿和PPT,累计宣讲20余次,为40000余人开展释法工作。她深知法律之未雨绸缪的重要意义,竭尽所能向人们传达法治之声,将青春奉献在一件件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上,用勤劳和汗水服务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