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期
版面
上期
下期
- 01版
- 02版
- 03版
- 04版

构筑高质量司法民心工程—— 县人民法院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纪实
近年来,县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每年制定出台《“我为群众办实事”十大项目》,既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办大事,又从人民群众关心在意的小节着眼、小事着手、小处着力,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走深走实。该院被中央文明委表彰为“全国文明单位”,被省委表彰为“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为民司法“组合拳”
为服务优化全县营商环境,保障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依法治县水平,该院打出一套“组合拳”。
“这块中国海油江苏滨海LNG项目用地之前被养殖户开塘养鱼,但部分养殖户在承包合同到期后不愿返还土地。县法院主动担当,多次上门走访养殖户,倾听诉求、释法明理,多方协调化解矛盾,为项目顺利开工建设作出了贡献。”港口专班工作人员介绍说。
这起案件的顺利调解只是该院践行“法治助腾飞”理念的一个缩影。
站在黄海新区、黄河故道交汇的新发展高地,紧扣向海图强目标,县法院开展“红心护深蓝”专项行动,出台《为黄海新区建设提供司法保障的实施意见》,组建服务港口工作专班,稳妥处置中国海油江苏滨海LNG、大唐海上风电、康佳纳米等港口项目所涉纠纷120余起,充分保障项目加快建设、投产达效。
乡村治,则天下安。县法院连续3年开展“法润乡村”活动,坚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不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助力乡村焕发新生机。
产业兴,百业兴。围绕农村产业发展需求,该院审结土地流转、助农贷款等案件473件,盘活农业用地1240亩,化解农民债务3409万元,为梨花语景区、朗坤农科园等县重点农业项目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因服务保障成效突出,滨海港法庭获挂牌设立“省法院服务乡村振兴实践基地”。
力量再下沉,关口再前移。县法院坚持“三便”原则,与蔡桥敬老院、新南村村委会等签订服务协议,努力将矛盾纠纷控制在初始、消除在源头。目前已在有关村(社区)建成10余个便民联系点。开发区法庭“庭、站、点、员”工作机制获40余名省人大代表视察肯定。
造浓法治氛围,传递司法正能量。县法院积极组织干警走进学校、社区、企业,结合时事热点,开展“企业大走访”“防养老诈骗”“禁毒教育”等普法活动200余场,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讲述平凡案,微说法理情,传递好声音。”针对各界群众的普法需求,县法院线上线下齐发力,在抖音开设“凡案微语”普法栏目,以“小案件”说透“大道理”,让法律“飞入寻常百姓家”。
做优服务获点赞
诉讼服务中心是群众接触、认识法院的前沿阵地。县法院将立案窗口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平台,致力做优诉讼服务,用心打造有温度的司法服务窗口。
去年,一位聋哑当事人来到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窗口调档阅卷,法院干警耐心地与其写字交流,贴心指导,顺利为其办理调取裁判文书事宜。温馨的工作画面经最高法院“两微”转发推介后,暖遍全网。
枝叶关情。这正是县法院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写照。
“智”在必得,“码”上就办。疫情期间,县法院及时推出“滨智诉服”实事项目,通过24小时自助服务系统、智能收转云柜、诉讼服务事项“一码通”,为远程当事人网上立案9081件,为本地到异地诉讼当事人跨域立案123件,切实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同时,针对孤老、患病、残疾当事人开展上门立案142件,帮助跨越“数字鸿沟”。
如何为群众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纠纷解决渠道,为社会减少纠纷、为群众减轻诉累,县法院在寻求诉源治理的“最优解”。
外聚合力、内挖潜力。该院创新推出“1+15+N”(法院+15个镇区+N个行业调解组织)多元解纷机制,打造“千案诉调”新模式,为群众提供全方位、高效率、低成本的解纷服务。
做优法院调解。推行法官助理、法官、院庭长“三级联调”机制,全力钝化矛盾纠纷,实现定纷止争,累计调结案件8564件,调撤率、服判息诉率指标均位居全市法院前列。同时,在诉讼服务中心打造一支以退休法官为核心的人民调解团队,在全县15个镇区设立调解工作室,联合行政主管部门打造道交、物业、医患等行业性调解组织,累计在诉前化解矛盾纠纷4257起,工作成效获《长安评论》推介。
“我们将持续不断地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融入到工作的大大小小事务当中,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以最低的司法成本取得最好的法律效果。” 该院诉讼服务中心主任陈露露表示。
面面锦旗显成效
自“我为群众办实事”开展以来,该院不断收到“执法公正、心系百姓”“公正执法、一心为民”“为民调解行善事、排忧解难积功德”等一面面锦旗,这背后是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更是法院真正为民办实事的生动体现。
“刘法官,谢谢你们啊!他们两兄弟因为这账闹得不可开交,多亏了您,账也理清了,人也和好了,我们心里这石头也落地了。”当事人陈某某的母亲代表其远在外地的儿子向县法院送来一面写有“青天有鉴、司法为民”的锦旗。
这是一起涉案标的较大、账目较多、矛盾尖锐的民间借贷纠纷,原被告系堂兄弟,案件的各类证据材料有160页,事实回环交错、千头万绪。该案承办法官多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通过耐心沟通协调,最终促成原、被告达成双方均认可的还款协议,顺利调解该案,并使原、被告兄弟之间摒弃前嫌,重归于好。
今年8月,县法院执行局在一起租赁合同执行案件中,制定周密计划,经过7天持续攻坚,成功将4万余平方米涉案土地腾清并交付,有力维护了当事人胜诉权益,赢得了各界的广泛赞誉。
为及时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益,该院常态开展“利剑行动”“凌晨执行”“假日执行”,特别是对交通事故、人身损害、劳动争议等涉民生案件进行大力度集中执行,实施搜查1552次,为交通事故、劳务损害等受害人追索赔偿款1.7亿元,为农民工追索薪酬1600余万元,为老人、妇女、儿童追索扶养费、抚育费、赡养费230万元,让更多当事人享受司法实惠、感受司法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