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期
版面
上期
下期
- 01版
- 02版
- 03版
- 04版

擦亮绿色发展生态底色—— 我县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碧海沙滩、水鸟翱翔的海堤公路旁,一台台风力发电机组犹如一排排大风车,映衬着蓝天白云,迎着海风缓缓转动庞大的风叶,远远望去,蔚为壮观。建画里乡村,留梦里乡愁,打造高颜值生态宜居美丽环境,厚植绿色优势,让黄河故道成为生态富民廊道,让“发展洼地”蝶变为“幸福高地”是滨海人的梦想。
近年来,我县充分利用黄河故道入海口、淮河入海水道入海口等地域方面的优势,全力打造梨花语生态旅游度假区;着力构建月亮湾海滨旅游度假胜地、海洋牧场等,建设沿海生态旅游康养基地;做优做美沿海百里风光带、黄河故道百里观光带和入海道百里景观带等生态环境亮点项目,形成独具滨海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名片,助力实现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目标。
坚持绿色转型,厚植生态文明底色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生态环境高质量目标,统筹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目前已经积极启动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建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落实部门、镇(区、街道)责任,对标对表,查漏补缺。深入开展生态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倡导低碳、绿色、循环经济理念和生活方式,增强公众生态文明意识,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生态文化氛围。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力争2023年创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2021年研究出台《滨海县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工作方案》,统筹抓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先后两次修编完善《滨海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实施《通榆河滨海应急水源地达标建设实施方案》《滨海县畜禽养殖禁养区规划》等10多个专项性规划方案,为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秉持“既为环境减负、又为生态增值”的发展思路,坚定不移走深走实“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之路,新兴主导产业集聚壮大,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绿色转型不断加快。
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三线一单”制度,严把产业导向、项目准入、节能减排“三个关口”,高污染、高能耗“两高”产业项目全部列入负面清单,凡影响和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一律不要,治理不达标的项目一律不放。成功创建全国第14家国家智慧化工园区示范试点单位,建成苏北首家绿岛智能制造服务中心。
面朝大海,向海发展,赋能未来,成为绿色转型的典范。我县高度重视黄海新区项目环评审批,及时开辟绿色通道,组织成立服务专班,将新区项目纳入绿色通道管理,对重点工程项目提前介入,针对具体项目制定个性化环保服务措施。近年来,服务审批了滨淮高速公路、金光纤维素、凯金锂离子负极材料、滨海港通用码头、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国信滨海港2×100万千瓦高效清洁燃煤发电、陶湾海洋牧场一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在为黄海新区项目落地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同时,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在沿海工业园开展循环经济试点,推动节能技改,鼓励循环用水,实现“源头减量”;强化产业循环式组合,建设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引导企业之间副产品互供互用,促进“过程集约”;强化资源循环式利用,加快建设废水、废盐、废活性炭综合利用项目,实现废物产品化,做到“末端循环”。
坚持精准治污,持续提升生态颜值
2021年,我县PM2.5浓度为30.0微克/立方米,位列全省54个县(市、区)第19名;优良天数比例为86.3%,位列全省第9名;O3-8h第90百分位浓度为150微克/立方米,位列全省第5名。今年1至11月份,全县PM2.5浓度为27.9微克/立方米,位列全省54个县(市、区)第14名;优良天数比例为86.5%,位列全省第3名;O3-8h第90百分位浓度为160微克/立方米,位列全省第5名;全县水环境国省考断面更是实现自“十三五”以来100%达III类水目标。
好生态是奋斗出来的。近年来,我县始终保持大气攻坚高压态势,牢牢守住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聚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紧盯生态环境高质量目标任务,日夜兼程,迎“蓝”而上,脚步不停,力度不减,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始终把强化执法监管、保障环境安全作为生态环保工作的底线来抓,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法治,规范整治违法违规环境行为。构建完善环境监管体系,建立县、镇(区、街道)、村、组四级环保“网格化”监管机制,推行“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奖惩”的“五定制度”,切实做到执法监管“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
我县以“十四五”期间创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为工作目标,坚持注重当前和着眼长远相结合、专项攻坚与综合整治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更高标准,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拼出弯道超越加速度,勇当向海图强排头兵,积极创建低(零)碳园区,全力打造江苏沿海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坚持党建引领,作风建设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我县紧扣“作风建设提升年”主题,引导全县环保系统党员干部转作风、强能力、抓落实,以党建“第一责任”引领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聚焦纠正“四风”顽疾,结合铁军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要求,采取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始终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全县环保系统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工作来抓,坚持“学与干”并重、“查与改”贯通、“治与建”结合,对标对表找差距,立足本职提能力,针对问题转作风。充分利用节假日等关键节点,重抓党风廉政建设,通过签订承诺书、规范第三方服务机构环评等行为,及时组织成立招投标领导小组,严格招投标前期与过程监督,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建设高质量的党建阵地和“三会一课”制度的执行,确保党建工作不断增强。
抓队伍关键要发现人才,做到知人善任,以人为本,人岗相宜,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坚持优秀的人才需要在合适的岗位才能创造价值,找准不同类型岗位的需求点,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能、用有所成,通过对现有人员的优化组合,确保全县环保特色人才在干事创业的舞台上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