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敢为先——2023年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回眸之开放创新篇
  重点改革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多点发力、开放格局加快拓展……2023年,我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上级部署要求,着力推动改革创新,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加速构筑发展新优势,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焦便民利企,激发改革新效能
  营商环境事关高质量发展全局。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是我县服务企业发展的长期承诺和工作方向。2023年,我县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营造审批服务简约快办、惠企政策精准易享的政务环境,激发经营主体创造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这个是申办施工许可证的一次性告知书,上面这些样本在网站里面都有。”在县政务服务中心涉企综合服务区,综窗工作人员滕金凤正在接待前来办理施工许可的甄爱钢。“今天我是特地赶过来办理施工许可证的,随便哪个窗口都可以办,真是太方便了!”江苏天能新材料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甄爱钢告诉记者,“除了时效快,政务服务中心还为我们专门设立了客商服务驿站,提供‘全产业链的代帮代办’服务,滨海的营商环境真是越来越好了!”
  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是最好的“试金石”。2023年,我县始终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完善营商体系,强化政策引领,创新服务方式,优化办理程序,精简审批流程,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多跑一次办理率达到100%,可不见面办理事项达到95.6%。同时设立“滨不难”群众反映专窗,以专窗集中兜底受理诉求,及时解决企业群众政务服务事项办理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把“办不成事”变成“办得成事”,使项目手续由“烦琐办”变成“简便办”,“办得慢”的事实现“办得快”,群众满意率达100%。
  为加速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厚植市场主体成长沃土,我县创新开辟了“涉企综合服务区”,将涉企服务事项集中到综窗办理,以“前台受理、中台审查、后台审批、综合出件”模式实现一窗办理、受审分离,不断释放改革内生动力,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取一次号,一个窗口办理,不用找、不用跑,真是太方便了!今天的业务前后用了不到半小时就办结了。”在县政务服务中心涉企综合服务区,长兴新能源公司负责人赵先生正在申请办理户外广告设施设置业务,谈及业务办理时效,他频频点头称赞。此外,我县还创新开发了“云上慧办”管理系统,构建视频云支撑平台,设置“云窗后援”模式,建立“云导办”机制,结合流程自动化等技术,通过“手把手”视频导办和线下窗口“屏对屏”远程导办,有效提升了沟通传达效率,真正让办事人“零跑动”。
  重抓科技创新,激活发展新动能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2023年,我县坚持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持续深化落实“科技创新提升年”系列活动,把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增强发展新动能的核心所在,鼓励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和创新力度,不断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成果,加快自主研发和转型升级步伐,全县产业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
  位于县工业园的万恒公司,是我县机械制造行业领军企业,从传统铸造向绿色环保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万恒高端装备项目总投资5亿元,新建厂房及附属设施3.6万平方米,新上年产1.7万吨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项目。目前3D打印、精密铸造、机加工车间已全面投产。”项目负责人曹峤说道,公司坚持绿色转型,通过过推动技术进步优化工艺流程、降低能耗,打造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制造基地以实现企业转型升级,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科技新材料企业发展。
  平台载体,是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也是集聚创新资源、汇聚创新资本、吸引创新人才有效的组织形态和空间形态。2023年,我县聚焦各方科技创新要素,搭建不同类型创新平台,多点用力提高创新平台建设质量,为科技创新提供有效载体。
  科创飞地加快建设。溧阳·滨海科创飞地建成投用,上汽大通、中联金、金瓜子电商园等企业已陆续入驻。新建企业研发机构。指导企业按照“五有”标准建设企业研发机构,2023年新获批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获批省级研究生工作站1家。
  在培育科创企业“主力军”上,我县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技术、资本、人才等关键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力打造产业提质“加速器”。2023年,我县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上市企业后备库扩充至47家,完成股改企业2家。
  畅通水陆通道,构建开放新格局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服务性行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2023年,我县抢抓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战略机遇,不断加快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培育发展枢纽经济、通道经济,加快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61.1亿元,投资完成率100.4%。
  “滨淮高速公路盐城段项目总投资10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70亿元,目前路基填筑主线全部完成,桥梁工程下部结构完成100%,上部结构完成90%;路面工程完成水稳底基层摊铺35%;房建工程完成30%,预计今年11月份建成通车。”县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滨海港北港池防波堤一期工程、通用码头三期工程、海河联运公用码头、界牌内河码头等项目也在加快推进。
  我县紧紧围绕“高质量、高速度、高层次”发展目标,将通道建设作为发力点,重点提升主要干道通行能力,不断加速推进交通在建工程,突破重大项目前期。
  淮河入海水道通榆河以东段二级航道、疏港航道三级航道列入省干线航道网规划,通榆河(滨海段)“三改二”、沈海高速公路滨海南互通等前期工作接连突破,滨淮高速公路(盐城段)、淮河入海水道二期(滨海段)等重点工程提速推进,滨海港铁路专用线即将通车……一个个重点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投用,一项项惠民举措深入落实。
  提升道路品质,改善出行环境,对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保障民生需求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全县“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60公里,农村公路大中修30公里,桥梁改造10座。分批次对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整治提升完成431处整改。蔡桥综合运输服务站投入使用;建成G204正红服务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综合评价达省4A水平;城乡物流一体化建设见成效,构建县、镇、村三级物流网络,实现快递进村。
  2023年,我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发展,集疏运体系不断健全,已成为我县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有效提升了我县对外开放度,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本条新闻版权归滨海县融媒体中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