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高质量发展“压舱石”——我县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一栋栋大型厂房陆续封顶,一条条生产线加紧安装,一台台设备正在调试……隆冬时节,寒意料峭,但我县重大项目建设热度和速度不减,建设者们战严寒、快建设,加班加点赶工期、抢进度,呈现出一派大干快上的忙碌景象。
  重大项目是发展的源头活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去年以来,我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考察盐城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市部署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扩投资、稳增长、强后劲的重要抓手,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和落地实施力度,强化要素保障、加强调度管理、优化服务措施,项目建设步履坚定,“强富美高”新滨海现代化建设铿锵有力。
  链上攻坚 推动项目快落地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项目。去年以来,我县紧扣“5+3+2”主导产业链,持续深耕长三角,接轨大上海,深化与央企、国企、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的多维度合作,不断提升项目引建培的层次、质量和水平,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不断厚实。
  “为了保证项目建设进度,我们上足人员机械,每天有100多人加班加点施工,确保项目如期竣工投产。”金晖锂电池项目部经理何造锋说,自项目开建以来,项目部和施工单位争分夺秒抢工期、加班加点赶进度,全力以赴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完善我县动力电池产业链,为助力滨海港片区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培育产业链条,才能更好地催生发展后劲。我县深入推进产业链建链、补链、 强链、延链,建立县链式发展指挥部,县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其他县领导任链长,各产业链明确一个牵头单位,多措并举做好产业培育服务。全县召开产业链推进会、招商活动等30余场次,定期发布重点产业链培育工作简报、产业链招商动态信息和产业链研究报告。成功举办长三角区域泵阀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动力及储能电池产业发展论坛等多场专题活动,产业链式发展不断提升。
  做强载体 助力项目快集聚
  1月30日,县工业园绿岛智能制造服务中心,带有激光发射器的3D打印装置在固定轨道上往复运动,一件件3D打印的机械设备模具便在“一盘散沙”的颗粒中诞生。
  “推动产业绿色转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唯一途径。工业园需要建设一个综合性服务中心,实现各个企业的工艺共享、集中处理、集中治理、集约发展。”绿岛智能制造服务中心总经理祖烨介绍。
  面对众多企业的呼声,我县基于绿色共享、强基固链、集约发展定位,总投资12.8亿元新建全省唯一的一家机械制造产业服务中心——绿岛智能制造服务中心。目前,该中心已为市内外250家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先后取得了10个发明专利,培育了8家规模以上企业。
  项目引进落地、做大做强离不开平台载体的打造。我县坚持以增强园区集聚功能为立足点,重点打造一批载体平台,集聚一流资源,园区已经成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构建“一区多园”,按照全县“一盘棋”发展要求,县工业园统筹东坎、通榆等5个镇(街道)土地资源要素,完成“三项清理”1028亩,新建标准厂房61万平方米,保障重大项目19个,“一区多园”联动发展格局不断优化;县沿海工业园通过省化工园区认定复核,入选国家级绿色化工园区;围绕石油机械、智能家电等产业,搭建集“技术转让、技术交流、成果转化、人才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工业园成立国家级泵阀产业“双链”研究院、江苏先木智能家电研究院。建成滨海·溧阳科创飞地,创成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33个,省社科院绿色低碳发展研究基地成功落户,滨海科创园加快建设。  
  做优服务 保障项目快建设
  “从最初的手续办理,到最后的生产运营,当地政府部门全力以赴的协调帮扶,让我们对做大做优做强企业满怀信心。”回想起当初落户县农业园的情形,江苏福鸿泰食品公司总经理石勇深有感触,园区不仅为他们手续办理提供全程服务,还及时解决企业扎根落户过程中的厂房建设、企业用工等方面难题……
  优化营商环境既是赢得发展主动权的“抢答题”,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我县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让高效规范、便捷舒心的“好服务”成为滨海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深入推进“一窗通办”等政务服务,相继公布《投资项目报审服务指南》等百余项清单,在全市率先出台《滨海营商新政24条》《贯彻落实盐城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条措施的实施细则》。创新搭建“滨海e企通”服务平台,及时开通资金直达功能,全面打通优惠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积极开展挂钩企业走访“服务周”等一系列活动,切实做到项目推进到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全县上下推进项目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得益于良好的招商环境,金晖锂电池等6个超10亿元项目开工建设,坤歌智能家电二期等3个超10亿元项目竣工投产。  (本条新闻版权归滨海县融媒体中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