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31日,市委书记朱克江(右三)在副市长、县委书记李逸浩,县长钱武华陪同下,来到界牌镇条河村村民盛以纲家中,一起包馒头、拉家常。 (本报记者 陈其龙 摄)
1月31日下午,市委书记朱克江来到界牌镇条河村看望慰问群众,实地察看村庄新变化,与大家一起商讨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思路,并向广大群众致以新春的祝福。市委副书记戴元湖等参加,副市长、县委书记李逸浩,县委副书记、县长钱武华,县领导刘永轩、周岚等陪同。
条河村是朱克江曾经的驻点调研村。2013年4月,朱克江在条河村进行连续3天的驻点调研;去年除夕,他专程回到条河村看望慰问群众,给大家拜年。近3年来,条河村的发展、乡亲们的生活,始终牵挂在朱克江的心头,他一直关注该村的情况、指导帮助该村的发展。
朱克江首先来到驻点调研时曾住过的农户盛余家。来到屋里,朱克江与盛余手拉手在桌前坐了下来,聊起家常。“孩子们今年过年还回来吧,年货准备了吗,收入怎么样啊?”“快回来了,他们单位马上放假了,就忙着过年呢!”盛大爷高兴地告诉朱克江,现在儿子、媳妇在外打工,老两口在家种花生、葡萄,全家一年收入很可观。朱克江还来到他家厨房,看看年货准备得怎么样了。看到老盛家生活蒸蒸日上,朱克江很欣慰,“给你们全家拜年,祝日子越过越红火!”盛余夫妇俩也连声给书记拜年,并邀请书记下次再到他们家做客。离开盛余家,朱克江又来到老党员盛以纲家。盛以纲今年78岁,是一位有5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家正在蒸馒头,屋里透出浓浓的年味。“大家新年好啊,日子过得怎么样啊!”朱克江大声给他们拜年。“书记啊!条河村现在大不一样了,我这几天心里想、嘴里说、手里写,就盼着您再来时说道说道呢!”朱克江一边和盛以纲拉起家常、一边走近桌前与大家一起包馒头。“今年我又写了几张纸呢,感谢共产党把我们这个穷村子带上了致富路。”盛以纲掏出纸来大声念着。听了盛老发自肺腑的话语,朱克江非常感动,他接过盛老手里的纸张,“你这几张纸,我要带回去留作纪念,这不仅写的是条河村的变迁,也是全市农村变化的一个缩影,是群众对家乡发展的切身感受。”
在条河村农民集中居住点,朱克江走进村民腾学荣家,与他聊起住进新房子的感受。“住进新房好啊,我们农村人也住上城里的小洋楼了。”老腾乐呵呵地告诉书记,买新房和装修花了近35万元,都是儿子打工挣的钱,现在生活真的好了。一旁的村书记张井红插话说,开春后就要建二期,用不了多久,这个小区就像模像样了,一点不比城里小区差。朱克江叮嘱说,在动员群众进入集中居住区后,要统筹考虑群众原来的宅基地利用问题,把这部分农村建设用地置换出来、利用起来,发展经济、增加积累。
“身体怎么样,看病方不方便,新农合报销了多少医药费?”在低收入农户盛其根和盛以楼家,朱克江关切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鼓励他们坚定信心,在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过上好日子。朱克江对随行的县镇村干部说,要给困难群众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带领他们共同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
留守儿童何惠兰的父母常年在上海打工,平时由奶奶照应,家中还有一个不满4岁的妹妹。“在哪上学?经常与父母联系吗?他们什么时候回来过年?”朱克江和蔼地问起她的学习生活情况并语重心长地说,父母在外工作很辛苦,你要体谅父母、理解他们、自强自立,在家照顾好奶奶和妹妹,在学校勤奋学习,做一个好学生,长大后回报亲人和家乡。
在阅田生态园项目建设现场,朱克江向生态园负责人了解项目定位、规划建设和资金投入等情况,对他响应号召回乡创业给予肯定,鼓励他坚持市场导向,稳扎稳打,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他还叮嘱村干部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在尊重总体规划、守住生态底线的基础上,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镇村经济,增强农村综合实力,促进群众增收。
朱克江十分关心条河村今后的发展。在村党群服务中心,他与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座谈交流,商讨条河村下一步的发展思路。朱克江指出,发展经济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改善民生、为群众服务的根本手段。村里还是要把振兴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在推动经济发展上多动脑筋、下实功,进一步拓展发展资源,切实增强村级集体造血功能,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实现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拔穷根要有好思路、好路子,要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信心决心和敢闯敢干的良好精神面貌。村干部要拿出干事创业的更大劲头,团结带领村民创业致富,不断增强群众创业信心,形成家家户户齐创业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