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热爱烘焙“美味人生”
  体验职业:面包烘焙师
  体验地点:富康路南屿烘焙坊
  面包是一种可以切入人们心灵的美食,而面包烘焙师则是创造美食与分享热情的推手。在弥漫香甜气息的面包房中,面包烘焙师犹如魔法师用双手将面粉等普通食材变幻成各种精致美味的面包,用心烘焙出“爱的礼物”。11月27日,记者跟随有着16年烘焙经验的面包烘焙师刘玉龙,在他工作的南屿烘焙坊里体验一名面包烘焙师的甜蜜时光。
""
记者体验面包制作过程。  (刘朔池 摄)
  美好的一天从早餐开始,而他的一天从面包开始。当天上午7时,记者来到县城富康路南屿烘焙坊,从室外远远看去,暖色木质的大门,外墙和门上都采用透明玻璃,可以一眼看到室内,精致的装饰和一排排闪耀着光泽的面包让人忍不住走进去细细看一看。
  “清晨5时30分醒来,简单洗漱后前往熟悉的工作门店;7时到店,统筹一天上百只出品面包的工作分配:打面、醒面、分割、整形、包馅、烤制……工作就如火如荼地开始了;8时,第一批面包出炉;9时开门迎客。”面对记者的到来,刘玉龙热情地介绍起他每天的工作日常。
  随后,记者跟随刘玉龙来到烘焙坊的后厨,只见他身着工服,头戴白帽,弯着腰熟练地开始备制面包。“准备面团时要严格控制材料配比,确保面团的柔韧性。醒面团时,也要严格控制醒发箱的温度与时间,松弛面团时严格把握面团的形状与冷藏时间等等,这些细节控制不能出一点差错。”刘师傅耐心地给记者讲解面包制作的起始过程,记者在边上一边静静地看着一边记录,排气、分割、搓圆,每个环节都是靠手工完成,以手感受面团的熟成程度,确保烘烤完成的面包品质呈现最佳。在整形环节,不同的面包都有自己独特的成型方式。塑形后要再次醒发到面包外形膨胀到1.5倍大时,最后一次醒发才算完成。
  随后,记者便换好工作服,戴上帽子、口罩、手套。此时的刘玉龙正在撒粉、揉搓、切块……只见他拿出一个小面团,先在案板上揉几下,然后用擀面杖把面团擀平。擀平之后,把面卷成了卷状,每个卷大小都一样,这是毛毛虫的做法。他擀得很流畅,速度很快。“你拿着这些面团,用擀面杖先擀平。”说话间,便把擀面杖递给了记者。记者感觉这道工序应该很简单,因此信心满满。接过擀面杖拿起面团迫不及待地一展身手。“把极具弹性的面团揉成光滑的圆球,并不是容易的事。需要用一种特殊的手法,一推一拉用巧劲,便可成功。然后擀得均匀才能保证面卷的大小一致。”刘玉龙看到记者怎么卷都是大小不一,赶紧上前纠正说。“这和在家擀饺子皮有点儿像,一定要掌握好力度。”刘玉龙讲授起他擀面皮的诀窍。在他的帮助下,记者勉强完成了擀面皮、卷面卷的工作,虽然擀擀停停,但是大小不一明显好很多。“我们这里的面包师做好这道工序需要锻炼好几天,你第一天做,已经很不错了。”听着刘玉龙的鼓励,记者心里顿时有了些许安慰。擀面皮看似简单,实则费力,对于记者来讲就擀面、卷面都已经很费力了,而刘玉龙一天大概要用30多斤面粉制作50多种、300多个面包。
  忙活一早晨,记者亲身经历每种面包的制作工序不一样,有的一次就能成型,然后放入烤箱就可以了,有的需要经过好几道工序。随着第一批面包出炉,陆续有客人前来挑选。“无论是店内暖黄的灯光或是圆滚滚的面包,还是精气神十足、从厨房走出来的面包师,整个场景散发着一种忙碌朴素又像家的味道。”顾客洪玲告诉记者,她下班经常会带孩子来买这里面包,店里的南瓜饼面包和红茶奶酥特别好吃,香甜软糯,店员的服务态度也特别热情。
  接下来,记者又跟随刘玉龙体验做了榴莲包、可可芋泥麻薯、欧包,处处都能感受到他把自己的审美融入面包的方寸之间。他的手早已是一杆秤,经他手分过的面团,误差不超过0.01。然而,为了保证精确度,刘玉龙都会将每个分好的面团放在电子秤上秤一秤。当发酵完成的面团被轻轻放置在烤盘上,便开始了他的创作时刻——装饰。或刷上蛋液,或挤上黄油,或涂上特调的酱料,或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刘玉龙的烘焙助手刘立洋表示,在这里上班,每天闻着面包奶油香味,特别舒适,而且学到了很多实用的制作技艺,非常开心。每天制作的不仅仅面包,更是烘焙人心中的梦想和情感的寄托。
  一只只面包被制作出来、一份份甜品被雕铸出来,承载着不仅仅只有食物的美味,还包含着更多美好的祝福、善意的情感、及无数面包烘焙人的专注。“烘焙师的工作就是制造幸福。”刘玉龙笑着告诉记者,接下来,他希望能够继续提升自身烘焙技艺,创作出更多的有创意、有温度的面包。同时,他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烘焙、爱上烘焙,让这份幸福的味道传递给更多的人。
  记者手记:面包烘焙坊,是一个充满温馨与美好的地方。在这里,烘焙面包师用匠心与热情,将平凡的食材化作美味的面包。他们的每一滴汗水,每一次微笑,都在诉说着对这份手艺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他们用辛勤的付出,不仅满足人们的味蕾,更让每一个品尝到面包的人,都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与甜蜜。     (本条新闻版权归滨海县融媒体中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