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绘就绿色宜居幸福画卷

本报记者  唐颖
  从风景如画的滨海公园、清水湖公园,到抬脚即进的“口袋公园”;从推门见绿的宜居城市,到景美人和的幸福村居……放眼滨海大地,草木丰泽、绿水迢迢,所到之处满目皆景。如今,日益改善的生态环境,正转化为全县广大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深化绿色发展,筑牢生态之基
  生态之美,得益于生态之治。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县工作的重要位置,在加强生态保护、推动绿色发展上持续发力,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截至12月23日,全县优良天数比率85.8%左右。1~12月份,地表水国考优Ⅲ比例100%,省考断面优Ⅲ比例100%,无劣Ⅴ类断面,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100%。
  在常态化推进工业VOCs、餐饮油烟、建筑扬尘、柴油货车和船舶排放等专项治理基础上,我县围绕空气环境质量改善提升目标,开展全方位、全时段精准管控。适时开展走航监测、溯源排查,及时锁定污染源,动态更新涉气问题清单,严格实施清单式销号管理。同时,制定出台《滨海县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针对我县实际,细化落实具体可操作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以治气“六大行动”为抓手,持续推进重点涉气问题整改及年度治气任务,奋力推进大气环境质量改善。
  良好的生态环境带来的最显著的效应就是引来各种鸟类生活繁衍。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加上丰富的湿地资源,以及对生态环境的有效管理,为鸟类提供了安全、舒适的栖息之所。
  走进滨海港三期码头,一簇簇迎风挺立的盐蒿草染红了整片滩涂;港池内,成群的野鸭集聚于此,或盘旋飞翔,或嬉水觅食,一幅如诗般的画卷舒展眼前,书写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绚丽篇章。
  野生动物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我县在梨花语景区成立野生动物救护站,先后成功救助了鹭类、鹰隼等各类保护动物100多只,其中联合盐城珍禽保护区连续成功救助了5只东方白鹳,使受伤的野生动物得到第一时间救护,有效维护了生态平衡。
  从2021年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后,我县不断加快美丽滨海建设步伐,着力打造“政府统筹、属地负责、部门参与、互动并进”的生态文明“大建设、大推进”新格局。此外,在积极探索沿海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的同时,推进生态供给稳步提升,使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自然生态更具特色。
  我县还充分发挥月亮湾作为全市唯一的近海沙滩独特优势,积极推进美丽海湾创建,加快推动实现“水清滩净”。同时,组织编制“海洋牧场”项目生态岛建设方案,全力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
  厚植幸福底色,焕新城市活力
  仲冬时节,县城南湖公园内,清澈的湖水波光粼粼;站在桥上望向远处,戏台、青松、水杉、红枫渐次呈现;广场上,孩子们欢快地奔跑。
  近年来,我县坚持生态优先、节约优先、保护优先,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引领,不断推动城市更新和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城市功能日益完善,群众幸福生活可感可及。
  “推窗可见绿,抬脚即进园。家门口有个‘口袋公园’非常方便!既满足了我们老百姓就近休闲健身娱乐的需求,又提升了居住环境,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必须点赞!”市民黄小珊说。
  纵横交错的道路和街巷是城市肌体最基本的框架,也是城市整体环境最直观、最细致的体现。近年来,我县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升城市颜值的主要抓手,先后启动向阳大道、人民南路、幸福路、中市北路、港城路等“白改黑”工程,极大提升了城市宜居水平,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沥青路面,黄白相间的交通标线,给人整洁清新的感觉。分车隔离带里栽植了特色植物,在路口节点还有微景观,很养眼。”谈及改造后的中市北路,家住幸福花园小区的戴阿姨称赞道。
  据了解,改造后的道路实行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3道分行,同时完善地下排水系统和地上绿化、亮化升级改造。目前,县城主干道路总长比3年前扩大3倍,路网密度由3.3%提高到了5.8%,“三环八纵八横”的城市路网格局已基本形成。
  “小街小巷移步皆景,公园绿地赏心悦目,交通路网四通八达。这几年县城的变化很大,城市颜值不断刷新,我们群众的幸福指数也随之翻倍。”谈及城市的发展变化,市民李红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扮靓乡村颜值,绘就和美画卷
  一幢幢农家小院焕发新姿,一幅幅田园图景美丽如画、一张张幸福笑脸灿烂绽放……近年来,我县以农房改善为契机,统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县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环境美”到“内涵美”的华丽蜕变。
  界牌镇周庄村新型农村社区居民李芹告诉记者,自从搬进新居,她的业余生活也变得丰富起来。“我们社区有健身广场和游乐设施,饭后,大人可以锻炼身体,小孩也有了玩耍的地方。”谈起新型农村社区给生活带来的变化,李芹感慨万分,“真没想到能住上这样好的房子,现在的日子过得真的比蜜还甜!”
  生态治理,治出百姓稳稳幸福。我县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对村庄进行了包括道路、污水管网、美化亮化等在内的一系列环境和配套设施改造,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从河道到沟渠,从田野到农家,从集镇到河岸,记忆中的清澈碧波河湖处处可见,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了跨越式提升。
  “以前村里的路都是泥泞狭窄的土路,现在都铺上了沥青路,干净整洁,从‘脏乱差’到风景如画,现在我们村民在这里生活都感觉很幸福。” 坎北街道西坎村村民周国兵告诉记者。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黑臭水体治理便是其中关键一环。我县将黑臭水体治理作为“头号工程”,从管道排查、截污纳管、雨污分流、生态修复等多个方面着手,逐步开展各项整治工作,有效改善了群众生活居住环境。
  来到东坎街道坎东社区胜利河旁,以往河面漂浮垃圾已不见踪迹,目光所及之处干净整洁,清澈的河水在阳光下静静流淌;河岸上,附近居民三两成群,不停称赞该项市政工程解决了他们的忧心事。“政府想我们群众所想,河道整治好后不但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我们两岸居民的居住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 市民李云龙点赞道。
  水清景美、鱼跃鸟鸣,城水相依、人水相亲……自然之美的背后,是不断增长的精神追求。如今,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的滨海,在追青逐绿中步履铿锵。  (本条新闻版权归滨海县融媒体中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