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雨朦
体验职业:城管队员
体验地点:县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大队、县城人民中路
有这么一群“城市管家”,他们每天奔波在滨海的大街小巷,从事着提升市容市貌、查处私搭乱建、排查户外广告、管理露天烧烤、规范渣土清运等工作……在他们的精心呵护下,城市正变得越来越整洁与美丽。城市管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日复一日、斗转星移,城市中每一处角落都有城管人的身影。
2月17日早上8时,记者来到位于县城人民支路的县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大队。走进大门,队员们正在整队集合准备开始今天的晨会。在简单交流了前一天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商议、提出解决办法后,大队长张龙俊为队员们安排了新一天的重点工作任务,并一再叮嘱大家要文明执法。
“县城区分为九大片区,实行区块化管理,目前大队主要承担县城区流动摊点、非机动车、广告店牌等市容管理工作,以及规划区范围内违章建筑巡查管控工作。”张龙俊向记者介绍,“别看每天都是正常上下班,其实并不轻松,我们基本上是24小时待命,只要有事情,一个电话就要赶到现场。”
在张龙俊的安排下,记者跟随二中队的队员们开始了一天的城管体验。
二中队的管理区域从红星桥到S327。上午9时左右,西街头叫卖声此起彼伏,与远处传来的车辆穿行声交织成一幅生动鲜活的市井画卷。
中队长高勇按惯例带领队员从街边小摊开始执勤,一边巡查一边向记者交代了工作内容。“我们日常巡查的主要工作,一个就是要保畅通,对沿街的流动摊贩、出店占道经营行为进行规范,确保不出现交通拥堵情况。第二就是保洁净,消除各类脏乱差情况,特别要针对流动摊贩、占道经营带来的卫生问题,督促商户做好周边卫生的清洁工作。”
路边摊的管理看似只是城管工作的一小部分,实际却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结合实际,在保障正常交通的情况下,这里的摊贩在路边黄线内摆摊是被允许的”。正说着,那边记者便看到队员刘义政对正在摆摊的商贩进行劝导工作并帮他们把东西搬到指定的范围内,“大妈,这里不能摆卖的,快走吧。”这边刚劝走路边小贩,又发现了几家商户出现物料乱堆乱放的行为。“老板,货品不能摆到店外来呀。”执法队员们不时在一些小超市、食品店门口停下来,和老板们说上几句话,帮助他们把违规摆放的物品放回店内。随后,每到一处,看到沿街有乱摆的商贩,记者都学着队员们的做法,一一进行劝说。
“这条路段店铺多,以前,门店前堆放物品、占道现象严重,尤其是自行车、电动车乱停乱放,占用了人行道,给市民出行带来了困扰。”高勇说,为此,县城管局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出台了“门前四包”、非机动车管理、店招店牌设置规范等制度办法,为市民提供了干净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
“你好,师傅,麻烦您把店前摆放的拖把和垃圾桶收拾一下。”“你好,这个地方不能停放电动车,请您把车停在指定位置。”巡查中,执法人员耐心劝导不文明行为,主动帮助他们将物品和违停车辆移至规定地点,并对沿途小广告进行铲除,将地面的烟头、垃圾捡拾到垃圾桶。
一路走来,给记者最大的感受就是走得特别快,一路上快步带小跑却总感觉跟不上队员们的脚步,高勇告诉记者,除了走得快,说话也特别多,给商户讲相关政策,帮助商户解决问题,甚至把迷路的老人或孩子送回家,都是他们的工作日常。
到了晚上,街道上的路灯陆续亮了起来,行色匆匆的行人开始往家走,城管执法队员们再次走向工作岗位,沿街巡查小吃店、烧烤店出店经营情况,劝导车辆有序停放,维护市场秩序…… 除了喧哗,只有他们的背影在霓虹灯中忙碌着。
体验了一天城管执法队员的生活,记者感觉自己的小腿有些酸软。工作的辛苦和辛酸,也只有执法队员自己知道。当问及执法队员最大的心愿时,他们只是希望社会对他们的工作能多些理解和支持。县城管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王政说:“在执法时,我们也是为市民服务,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得到市民的理解,配合我们的工作。”
记者手记:在城市的街头巷尾,总有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队员的身影,他们默默地用行动和汗水维系着城市的正常运行。“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文明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执法队员的努力,更需要我们每一位市民以身作则,共同维护好城市的美好形象。 (本条新闻版权归滨海日报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