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雨朦
一草一木皆含情,一砖一瓦都有意。3月17日,记者走进县城迎宾大道与人民路交界处东南侧的迎曦公园,浪漫又具动感的巨型碧色曲线拱门雕塑格外醒目,一大早便有居民来此锻炼,也有不少晨练途经此处稍作休息的市民。
“我家就在附近,天天早上来锻炼锻炼,晚上吃过饭就到里面散散步,这给了我们一个就近游玩的好去处。”市民陈女士高兴地告诉记者。
“口袋公园”是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近年来,我县充分利用好城市“夹缝”中的“留白地”和“裸土地”,充实丰富、优化升级生态空间布局,“见缝插绿”“拆违补绿”“留白增绿”,让百姓身边的口袋公园、小微绿地多起来,“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正在成为很多居民生活的常态。
新建中路的扬帆起航公园、海滨大道的煦阳公园、永宁路的彩虹公园……在县城转角,一处处精心打造的口袋公园成为老百姓身边“出门可达”的幸福乐园。“这种小公园在附近有很多,特色、环境都不一样。我经常带宝宝来玩,很多人在这里谈天说地,很热闹。”市民顾先生告诉记者。
小小“口袋公园”体现了设计者的“大巧思”,带给市民们满满的幸福感。从公园选址、设计到设施配备,我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周边社区居民的休闲、健身、娱乐等需求,在细节和功能上更加注重便民性、实用性,科学配置健身器材、儿童游乐、夜间照明等设施,将原本闲置的空间打造成市民喜爱的“健身+娱乐”场所,为市民提供可休憩、可健身的绿色共享空间。
“至2024年底,全县‘口袋公园’数量已达到32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44平方米。”县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打造一批集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口袋公园”,让群众实现“出门入园、抬头赏景、移步闻香”,更好共享文明城市建设成果。 (本条新闻版权归滨海日报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