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颖
借助社会大课堂让思政课活起来、实起来、强起来,是近年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我县积极探索教法、学法与行法的有机融合路径,打破传统思政课堂的教学模式,将思政课堂搬到红色纪念场馆,讲好用活身边人、身边事,引导中小学生追寻红色记忆,弘扬革命精神,让红色文化在传承中熠熠生辉。
4月11日下午,县和平公园烈士纪念馆内,来自县实验小学育才路校区的师生及学生家长在纪念馆讲解员的引导下,走进肃穆的展厅,通过一幅幅珍贵图片、一件件历史文物、一个个战斗场景,缅怀革命先烈,用心感悟共产党人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参观过程中,师生及家长们全神贯注,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对革命先辈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参观结束后,学生们积极提问,与馆内讲解员热烈交流,现场气氛十分活跃。“纪念馆里展示了顾正红、戴秉义、陈振东、陈涛等一百多位革命烈士英雄事迹。参观完我感觉特别震撼。看到先烈们的事迹,我才懂得如今的生活多么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了能为我们的国家作贡献!”县实验小学育才路校区四(2)班学生单晴心说。
“今天,我们的活动主题是红色亲子研学,带领学生和家长一起参观县烈士纪念馆,孩子与家长的互动过程,能更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情怀。对我来说,这也是一次生动的教学实践,让我明白传承红色精神的教育重任。”县实验小学育才路校区四(2)班班主任辛红霞表示,今后会将红色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定期组织参观活动,开展红色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让红色基因在学生们中代代相传。
“滨海县是抗战时期新四军创建的苏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天场镇曾是新四军3师8旅首任旅长田守尧、陈洛涟夫妇战斗过的地方……”4月12日上午,天场镇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纪念馆内,县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徐振理正讲述着田守尧、陈洛涟夫妇的英勇事迹,来自县秉义初级中学八年级的学生们驻足凝视,聆听着徐振理的深情讲述,那一段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一个个鲜活动人的历史细节,无不展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牺牲精神和崇高的革命理想。
“听了新四军的故事,我深受触动。曾经只在书本上略知一二的历史,因这些鲜活的故事变得真切可感。他们以顽强意志和大无畏精神,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这不仅是一段过往,更是激励我们不断奋进的精神灯塔。”县秉义初级中学八(3)班学生徐筱筱说。
触摸历史温度,感悟使命担当。“把中小学生思政课堂开设到红色纪念场馆,可以让原本抽象的思政理论变得更生动、直观。我们通过这种形式,将红色基因融入学生们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家乡有英雄、英雄就在家乡,同时也可以激励他们成长为英雄。”徐振理说。
“参加研学活动,我收获了许多课本之外的宝贵知识。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不仅要珍惜当下,更要铭记他们的奉献,勇担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县第一初级中学西湖路分校七(9)班学生朱鸿辰表示,将自觉承担起使命,向身边人讲述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
“从南到北一条龙,挡住咸潮侵阜东,从此无有冲家祸,每闻潮声思宋公。”“民谣道民心,宋乃德指挥的修堤工程深得民心,与国民党耗巨资修建的仅1米多高的‘韩小堤’形成鲜明对比。”……4月12日下午,宋公堤主题文化展陈馆内,县港城初级中学的师生们认真聆听宋乃德的筑堤故事,用心感受宋乃德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人民情怀和廉洁奉公的品质。
“通过参观展陈馆,我了解了共产党人为百姓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县港城初级中学学生李艾妮表示,将从中汲取奋进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担当。
“‘行走的思政课’能够在知行合一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掌握知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县港城初级中学思政课老师孙婷婷希望通过研学活动,让学生们在沉浸式地学习中,了解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以先烈为榜样,勤奋学习、勇于担当,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本条新闻版权归滨海日报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