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卢冰清
体验职业:超市收银员
体验地点:县城大润发超市
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超市总是熙熙攘攘,而在这繁忙景象中,有这样一群人,她们默默坚守在收银台前,用细致和耐心确保每一笔交易的顺利完成。她们就是超市收银员,一群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劳动者。
4月10日上午,记者走进县城大润发超市,亲身体验了一回收银员的工作。在正式上岗前,做了9年收银工作的王红梅,担当记者的上岗培训师。记者跟着她认真学习工作流程,以及如何使用扫码枪、如何进行商品分装。这些看似简单的扫码、收款工作背后,实则有着诸多细节需要注意。
超市8点开门,工作人员需要早早到岗做准备。7点30分刚过,记者来到大润发超市时,上早班的收银员们早已在各自的收银台前忙碌地收拾着。“到岗后,首先准备好当天要用的各种型号的塑料袋,清点备用金并将零钱放好。这些工作做完后,基本上就可以迎接顾客了。”王红梅一边做准备,一边告诉记者她们的工作流程。“作为一名超市收银员,我们的工作就是快速而准确地扫描顾客购买的商品,确保每一项商品都能被正确计价。同时,还要熟悉各种支付方式,无论是现金、银行卡还是移动支付,都要能够熟练操作,确保交易顺利进行。”
由于收银的工作需要提前接受培训,记者便被安排在一个客流较多的收银台处,帮王红梅做些套塑料袋等的辅助工作。因为初次接触,记者对收银员的工作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暗自想,接下来的工作应该会很轻松。正想着,记者听到王红梅的声音。“您好,请问会员卡有吗?”原来第一位客人来到了收银台前,王红梅笑脸相迎。“请问需要袋子吗?”“一个中袋。”记者听后连忙去扯袋子,怕因为自己动作太慢拖慢了王红梅的进度,记者手忙脚乱扯袋子时竟然一下子扯了两个下来,有点不知所措。“没事儿,先放着就行,一会儿再用。”王红梅看到记者为难的表情便安慰道。“一共是26.8元。”“找您钱,请收好。”“慢走。”一套完整的流程下来,王红梅几乎没有拖沓一秒钟。类似这样的动作,王红梅一个上午重复了200多次。
上岗前自信满满的记者,经过培训后,才明白收银工作并非像看上去的那样简单。面对每一位前来结账的顾客,记者都抱以最饱满的热情,虽然服务态度到位,但操作却很生硬。王红梅可以盲打键盘收银,记者只能用“一阳指”收银。
也正因如此,排在记者这边的顾客队伍,流动速度比较慢。
“请问,怎么支付?”当记者好不容易熟悉键盘操作后,新的难题又来了。一名顾客使用的是记者在试岗时没有接触过的支付方式。不得已,记者只能叫来王红梅跟着她“现学现卖”。“两三种付款方式组合起来,就有七八种,要记清记全每种支付方式对应的操作。”王红梅提出的新要求,让记者开始有些手忙脚乱……
几番操作下来,一个小时过去了,脚后跟渐渐出现疼痛感,记者不得不踮脚缓解不适;与此同时,手和脑还得不停运转,给顾客结账。然而记者环顾四周,身边的收银员都站得笔直,丝毫看不出有任何不适;再看王红梅,她还是面带微笑。
王红梅告诉记者,最让自己高兴的事,就是当班期间没有算错一笔账,没有一位顾客投诉。
随着时间的推移,记者的体验工作结束了。站立4个小时,没喝一口水,说了不下100次“您好”“谢谢”,面对顾客时,一直保持微笑,并帮顾客打包、拎起商品超过300斤。半天下来,记者笑得肌肉僵硬,站得腰酸腿疼,“当班”接待了近百名顾客,经手的流水账有3万多元。
“每个收银员在正式上岗前,都会在公司总部接受岗前培训,通过考试后才能上岗。”大润发超市收银中控岗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几年,又兴起很多支付方式,各支付APP也推出很多促销活动,每每有新的东西出现,超市都会下发教程,要求收银员加强学习,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给付需求。
记者手记:超市收银员的工作,虽不耀眼,却很重要。她们用自己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为顾客购物提供便利。每一次准确的扫码,每一次真诚的微笑,每一次耐心的解答,都凝聚着她们的辛勤付出。这份工作并非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轻松,它有着自己的挑战和压力,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本条新闻版权归滨海日报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