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14年,他先后3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到表彰奖励;从警后,他身扛责任,永保一方平安;工作中,他心系百姓、情牵社会,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为民服务的初心,他就是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副大队长张岩。先后获得全省“诉调对接”工作先进个人,全省公安机关“奥运安保”工作先进个人、盐城市公安机关第二届“最美警察”,多次获评县十佳“人民满意政法干警”等荣誉称号。
唱响大道平安歌
2013年5月,盐城市首家交通安全体验中心在通榆中队投入运行,3D电视、醉酒驾驶体验、文明交通棋场、交通安全展示和标志标线图解5个区域有序分布,交通事故警示和安全出行宣传片活灵活现,酒驾体验身临其境,交通标志标线图解形象生动,按章通行奖励进格、严重违章罚回原点,植入“飞行棋”游戏规则的文明交通棋场寓教于乐,集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参与者无不为张岩的创意叫好……
交通安全宣传效果的取得,要靠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张岩主持通榆中队工作时,就把交通安全宣传放在重要位置,建成交通安全体验中心,与26所学校开展警校共建,有3000余人次学生来队体验。据统计,学生劝阻家人酒后驾车就有137次。
“人货混装,容易受伤。”交通安全短片里的事故分析入木三分,警醒了为李大爹过80大寿的每一个人。原来,张岩在G204上发现一辆小卡车满载烟花爆竹等贺寿用品和十几个人,拐弯驶向通榆镇刘簖村李老汉家。于是,他开上交通安全宣传车,来到李家门前大场上放起了片子,临别前他还再三叮嘱大家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他持续深化“七进”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法,每逢集镇逢集、村民办喜事,就组织交警开着宣传车去宣传。公路沿线随处可见的温馨式宣传标语,图文并茂的固定式宣传展板和交通安全提示牌,遍布沿线村的18个交通安全宣传基地,村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得到普遍提升。
科技强警护平安
2015年底,走上县公安局交警大队领导岗位后,他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穿上警服,就要肩扛责任。”“只有走科技创新、内涵式增长之路,才能破解难题、不辱使命。”从军队转业、没有多少科技功底的张岩,硬是凭着一种不服输的意志,研发出公路中队勤务指挥管理平台。
他在利用近年来中队开发应用系列小平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改进加强交巡管理和队伍建设的新路子,主动围绕多种需求,谋划实施平台集成,开发应用具备9类46个功能的智能勤务指挥管理平台,新平台通过互联网和公安内网做到化繁为简、集约运行,实现业务、队伍一键管理,加大工作组织化力度、队伍规范化建设程度,工作更加顺畅,效能明显提高。
同时,他按照双管齐下的理念,实行空中地面联控,优化管理手段,实现智能监控和实体巡控联动管治安、管交通,做到精确巡防、精准控制。依托G204上的电子卡口、电子警察和高清球机,以及巡逻车3G摄录传输设备和民警警务通,推行时空化网上巡查和扁平化指挥调度机制,运用自创的网上巡控问题实时发现、指令即时下达、处置及时进行的“三时”工作法,达成视频监控与路面巡控的及时对接、有效捆绑,不仅解放了警力,压降了事故,而且提高了违法犯罪发现率、卡口堵控成功率。
心系群众送温暖
张岩身在马路、心系百姓、情牵社会。多年来,他多次带头捐款捐物,资助困难群众,使得关注群众疾苦、关爱弱势群体在警队蔚然成风。
“老杨你拿着,这是民警筹钱给你买的交强险保单,以后开车要小心。”张岩把筹来的钱交到老杨手里。老杨是阜宁人,到通榆镇刘簖村倒插门,妻子刘平双腿残疾,儿子因家庭贫困30多岁了还没成家,老杨为了生计,购买了一辆老旧三轮汽车运输自家捡拾的废品,被执勤民警巡查发现没有购买交强险扣了车。热心肠的张岩了解情况后,不仅没有处罚他,还发动中队民警捐出600元钱为他买了保险,让原本带着残疾妻子来求情的老杨喜出望外。
“张队长,这是我织的毛线拖鞋,请你一定要收下”。2014年正月初八,通榆镇周舍村的贵州籍妇女吴元英,一大早就到中队给张岩拜晚年,送上亲手编织的两双毛线拖鞋。2013年2月1日,其夫蒯云虎驾驶摩托车出事故导致左腿骨折,无力支付治疗费用,张岩帮助申请道路救助基金3万多元,使之得以顺利手术。走访得知蒯家只有一间破瓦房,吴和蒯再婚后育有一个孩子,贵州老家还有个上高三的女儿,张岩又发动民警与她家结成帮扶对子,先后两次登门看望慰问,资助现金2000元,使原本放弃读大学的女儿如愿以偿地入了学。
“国道卫士,情系群众”。这是受助群众何明兰送赠给张岩锦旗上的字句。张岩把他的爱给予每一个驾驶人、乘车人、行路人和困难群众,共促成结对帮扶21户,做好事69件,解难事32件。他对群众的真挚感情,流淌在马路上,洒向四面八方,而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字,那就是他对人民深深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