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来,他一直在偏僻的村小教学,默默无闻,甘于奉献。他爱生如子,呵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遇到恶劣天气,学生不方便回家吃饭,就把他们带到自己家里,并长期照顾两名留守儿童;他爱岗敬业,每次遇到难分的课务时,都会主动承担,所教班级的学科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他爱校如家,自己虽身有残疾,却粉刷过教室,油漆过黑板,修过电路,换过屋顶的瓦片,挖过自来水的沟道……他是滨海港镇板桥小学教师郭学仿。
见到郭学仿的时候,他正在做着秋学期开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忙前忙后,一刻不闲。今年56岁的郭学仿,1981年参加高考,当时文化成绩超过录取线15分,因右腿有点残疾,失去了读大学的机会。但庆幸的是,1983年他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老师,从此踏上了教书育人的道路。36载春秋,郭学仿一直感到知足和幸福,他更是一直用感恩之心对待工作,用仁爱之心对待学生,始终充满热情,充满干劲。
郭学仿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质朴善良,工作中的难事、别人不愿意干的事,他主动抢着干。2016至2017学年度,他任教五年级双班数学,学生121人,不少教师畏难不愿教,他说让我来,结果市抽测两班教学实绩都位于全县其他学校同类年级前列。2018年秋学期,学校缺少语文教师,他又担起了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任务,毫无怨言。郭学仿把学校大事小事,都当做“家事”。2014年春天,学校大门口的水塘里长满了浮草,时常散发着恶臭。学校准备花近千元找人清理,他得知情况后,果断对校长说:“没有必要花这笔钱,花钱也不一定能办好;这件事让我来做。”周末,他借来了水泵,连夜抽干了水,水塘里的淤泥太深,喷雾器背在身上无法行走,他就将喷雾器放在大水桶里往前拖,边拖边喷洒,等他上岸的时候,一只鞋子陷进了淤泥,怎么也找不到,人也成了一个泥人。就这样,连续两天喷洒了不同的除草剂,彻底解决了浮草的问题。校园草坪里的单子叶杂草令人头疼,无法使用除草剂,必须人工清除,郭学仿就蹲着拔,坐着拔,甚至跪着拔。厕所的化粪池满了,周日郭学仿就用三轮车拖粪为校园的每一棵树木施肥,半天下来腰酸背痛,浑身恶臭。他还被马蜂“亲过脸”,被涂料油漆“化过妆”,手指被玻璃“开过刀”,衣服被石块“开过窗”……但他从不后悔,从未退缩。
2015年,学校根据教育部门要求,要配备兼职保安。考虑到学校男同志少,郭学仿是本地人,而且家离学校近,于是校长找到了他。他担心腿脚不灵便,不能胜任。校长说,你的勤劳证明你能胜任,你的为人证明你能胜任,你的责任心也能证明你能胜任。从那时起,第一个进校、最后一个离校的就是他。无论严寒酷暑,无论风霜雨雪,上学、放学时段他总是坚守在校门口。他的敬业精神感染着同事和学生,也感染了学生家长。有他在,学校门口就有安全在。
多年来,郭学仿一直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这成了他义不容辞的责任。板桥小学施教区范围大、学生多,不少学生离家远,遇到雨雪等恶劣天气无法回家吃午饭。刚开始,郭学仿会留一两个远房亲戚家的学生到他家吃饭,他看妻子不光不反对,反而很热情,于是就“得寸进尺”,经常带有困难的留守儿童回家,一带就是好几个。每当看到有些留守儿童缺本少笔时,他都会毫不犹豫地给他们添置。2015年11月的一天,偶然中,他听到三年级班主任说班级有个学生突然不上学了,电话又联系不上。午饭后,他立刻和这位老师骑车去这个学生家了解情况,到了学生家,大门紧锁,扑了个空。第二天,他联系上了这个学生的爷爷,得知了他的家庭情况。原来这个学生兄妹俩,父亲从不过问孩子,母亲早已离家出走,爷爷在外省打工,兄妹俩只好寄养在邻居家,邻居也怨声叹气,一再表示不再接收他俩。怎么办?回家后,郭学仿与妻子商量,并征得这个学生的爷爷同意,把这兄妹俩接到他家,从此吃住在他家。周末,郭学仿夫妻带他们上街剪头、洗澡,不知道的人见了都以为是他们的孙子孙女。
从普通老师到校园勤杂工、水电工、兼职保安,变的是他工作的岗位,不变的是他对学校的由衷热爱;从学校到家庭,变的是他工作的地点、内容,不变的是他对留守儿童视如己出的关爱之心。郭学仿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因业绩事迹突出,他获得了县道德模范、“四有好教师”等称号,而他看重的却是老百姓的口碑,“学生、家长的点赞,将激励我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