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澎湃攀新高
—— 探访国信滨海港发电公司
本报记者 刘伟
4月29日,记者走进江苏国信滨海港发电有限公司集控室,大屏幕上跳动着机组参数、电网负荷和环保指标数据。身着深蓝工作服的技术人员正在各自工位前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不时拿起对讲机与巡检组核对设备状态。
“现在大屏上展示的就是4号机组的数据,该机组的投产是我们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节点。”发电部负责人指着大屏幕告诉记者,4号机组在厂用电受电、锅炉水压、汽机扣盖、锅炉点火、汽机冲转、并网、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等7个节点一次成功后,提前15天竣工投产。
江苏国信滨海港2×1000MW高效清洁燃煤发电项目是滨海“风光火气氢储”能源布局的关键一环,是建设“长三角综合能源保供基地”的重要支撑,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于2023年2月28日浇筑锅炉第一罐混凝土至2025年4月15日4号机组成功投产,创下了国内同类机组最快建设纪录。
“当地相关部门在项目用地、环评指标落实、用海申请等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项目公司和各参建单位克服地质条件复杂、极端天气频发等多重挑战,为项目顺利投产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回想起项目建设过程,该公司工程部负责人颇为感慨。
在项目工程部负责人的带领下,记者见到了“钢铁巨兽”——发电机组,硕大的机身外覆白色金属板,机组核心区连接着错综的蒸汽管道。整个机组发出隆隆的声响,各项设备平稳有序。
“我们公司的主机均选用由上海电气集团提供的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二次再热超超临界发电机组,热效率、煤耗、电耗、水耗、调峰能力等各项技术指标均领先于国内同类型机组水平;并且主要污染物排放值均优于国家超低排放标准,各项参数性能指标优良。”工程部负责人补充道,项目还同步预留了LNG冷能综合利用、深度脱碳、生物质掺烧、绿电制氨醇等建设的可能性,为实施“新一代煤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今,该公司3号机组已于去年12月11日顺利竣工投产,创造了全国二次再热百万机组建设速度最快记录,4号机组也在今年4月15日通过168小时试运行后正式投产,预计年发电量可达100亿千瓦时,将为长三角地区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注入强劲动力,有力推动地方产业升级和绿色低碳转型。
长风鼓荡,绿意奔流,滨海经济开发区绿色动能愈发澎湃。“我们强化对煤炭等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发电的探索,努力打造全国知名的综合能源保供基地。”滨海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经济开发区在构建清洁能源保供体系的基础上,持续布局一批技术水平领先、节能减排效果突出、示范效应明显的重大项目,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本条新闻版权归滨海日报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