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一中新建南路校区八(3)班 董书饴
一群意气风发的藏族青年。
他们的脸就像脚下那片广袤的黄土,经年累月的风沙在他们的颧骨雕出沟壑。青铜色肌肤里沉淀着祁连山的积雪与柴达木的盐晶,眼瞳却晶莹灼亮。面颊上的高原红仿佛是天边那抹朝霞。
风卷起漫天的沙,转头又化作遍地沙丘。
盘旋的是天幕之中的雄鹰,他们矫健得就像那雄鹰。
他们的神情像毫无波澜的海,但心中的波涛汹涌让空气都燥热了几分。身下的,是西北最矫健的马——白蹄乌。
霎时:驾!——
马嘶鸣一声,腾起蹄子,百十个身骑白蹄乌的来自雄浑的大西北的青年啊,赛起马来更肆意、更张扬了!他们俯身的瞬间,整个高原开始倾斜。马蹄声,如雷鸣惊动四野。风暴一样,是风中的沙砾;流星一样,是挥动的马鞭;彩虹一样,是他们身上五彩的藏服。西北大地,你有多少精灵神秀,赋予给了这些青年啊!
这赛马,似欲要踏平西北的戈壁,使辽阔的高原上响彻着生命的赞歌,高原上沉睡着的青稞都亢奋了。
使人想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人想起:青海的草在飞,它的根部有盐的火焰。
使人想起:雪蹄踏碎千山月,经幡作鼓风为缰。
容不得桎梏,腾跃着,跨越着,充满着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赛马!
马蹄声让青海湖都泛起波浪,明镜陡然碎作漩涡。
高原的霜雾还黏在草尖上,十万座雪山在天际线后翻涌着银浪。经幡突然作响,像被谁猛扯了一把,骏马鬓毛上抖落的冰晶在晨光里炸成碎银。
白蹄乌化作飓风卷着草屑,扎西的狐皮帽被气流掀翻,黑发如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马鞍上的配饰叮叮当当地乱颤,在冻土与苍穹之间织出斑斓的虹霞;卓玛的藏靴轻叩马腹,膝盖几乎擦着土地,格桑花都被震得纷扬。
汗津津的马背蒸腾着白雾,群山仍在瞳孔里奔跑,不知谁抛来的哈达挂在马鞍,在风里飘成第二道银河,远处帐篷升起炊烟,马头琴裹着青稞酒香漫过草场,疾风将喉间古老的藏歌送上胡杨。
那些钉进大地的马蹄印,终将被新生的野草重新填满。但方才的震颤将永远封存在高原的岩层里——当最后一声嘶鸣沉入冻土,我们忽然懂得:所谓驰骋,原是大地借着年轻的血液,丈量自己沸腾的心跳。
点评:本文作为《安塞腰鼓》的一篇仿作,不管是文章整体篇章结构,还是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的运用,都模仿得比较成功。同时作者的独特经历,敏锐的观察力与细腻的情感,洋溢着西北高原粗犷豪迈的力量。 指导老师:王东华